更何況他也不打算把清溪關丟給南蠻,而是想要將清溪關交給劉繼隆。
之所以這么做,是因為他如果把清溪關丟給南蠻,那南蠻可以依托大渡河,與漢軍分河而治。
可若是嶲州門戶的清溪關掌握在漢軍手中,那祐世隆肯定會不惜代價的奪回清溪關。
若是劉繼隆覺得清溪關棘手而放棄清溪關,高駢則是可以寫檄文聲討他。
若是劉繼隆不愿意放棄清溪關,那日后他必然要團結兵力于清溪關,而南蠻也將不斷牽制著他留在三川的部分兵力,減輕高駢在黔中的壓力。
不過……
“劉牧之,你為何還不出兵?”
衙門主位,高駢皺眉看著眼前的輿圖,他不解劉繼隆為什么還不出兵,而是放任他遷徙百姓前往黔中。
他確實有意遷徙百姓進入黔中,但他沒想過把整個江南的百姓都遷徙黔中。
別的不提,這百萬口百姓每年吃喝便是數百萬石,哪怕如今高駢掌握黔中和半個嶺南,也供給不出那么多口糧。
哪怕他已經從江南掠奪了足夠的糧食,可這些糧食也供給不了那么多百姓吃食。
把百姓全部帶走,不僅不能成為他的助力,反而成為他的負擔。
在他看來,人口對于劉繼隆來說十分重要,所以劉繼隆不可能坐視自己遷徙人口而不管。
只要劉繼隆出兵,他就果斷拋下這些人口,然后在義賓、僰道等處與漢軍交戰幾次,也算給洛陽方面交代了。
如今時局這么亂,他可不想用自己的兵馬和劉繼隆死斗。
只要他撤回黔中,劉繼隆必然往河東、東畿攻去,說不定會與盧龍、成德等鎮交鋒。
讓盧龍和成德消耗劉繼隆,自己先把嶺南和湖南、黔中的問題解決,伺機奪取江南,迎天子入江南,最少也能爭取劃江而治,換得個南北朝的局面。
漢軍人高馬大,可人高馬大不代表水師厲害。
只要守住秭歸和夷陵,加上荊襄之地做阻礙,大唐就還有機會……
想到這里,高駢深吸幾口氣,而這時衙門中也響起了腳步聲。
高駢抬頭看去,卻見來人是魯褥月。
“高王,蜀州等處百姓著實太多,眼下除了四萬多工匠及其親眷被遷往黔州,余下百姓都還未安置好,您看……”
魯褥月此前一直負責黎州駐守,做的也十分不錯,故此高駢讓他負責蜀州等處的百姓遷徙工作。
至于蜀州等處的世家豪強,以及軍卒家眷和工匠及家眷等人,他已經讓張璘遷徙到了黔中。
蜀州等處百姓少則五十萬口,多則七十幾萬口。
高駢本意是想等劉繼隆出兵后,與劉繼隆在僰道和義賓爭斗兩場,假意輸給他后,將這七十多萬口百姓視作累贅丟給劉繼隆。
結果現在劉繼隆按兵不動,這就讓他有些尷尬了。
帶走吧,糧食不夠吃。
不帶走吧,肯定會有人在背后彈劾自己,比如……
高駢思緒還未落下,便見又一道身影急匆匆走入堂內。
“高使君,某想要知道,為何蜀州數十萬百姓還未前往黔中?”
當楊復光的聲音響起,高駢與魯褥月都看向了這位不好對付的北司監軍。
楊復光不過二十六歲,但他畢竟出鎮較早,且參與戎州軍政不淺,便是高駢也沒有那么輕易拿掉他。
更何況高駢與北司楊氏家族關系不錯,楊氏家族又在諸鎮都有人脈,所以他不想得罪楊復光。
如今楊復光前來詢問,高駢也只能沉著道:“山南西道及東川等州三十余萬口百姓正在遷徙,進入黔中的官道又狹窄,前方已經堵住了。”
“以當下局面,最少還要三五日才能疏通,故此現在只能讓百姓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