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逃兵數量可有增加”
劉繼隆心頭雖然高興,但卻突然岔開了話題。
這樣的問題,讓反應較快的張延暉都不由愣了愣,反應過來后才立馬道:“東進之后,遠離家鄉,逃兵數量和申請退伍的數量倒是開始增加。”
“東進的十八萬大軍里,每月都有兩千多人申請退伍,其中不少人的退伍不被批準,便私下想著做逃卒。”
“正月軍中便抓了二百多名逃卒,盡皆革除軍籍,剝奪其入伍田等相應待遇,被發配龜茲戍邊三年。”
戰爭非兒戲,更何況遠離故鄉,所以申請退役的人自然不少,逃卒更是每日劇增。
對于這些,劉繼隆早有準備,不然也沒有必要動員十八萬人東進。
所以當他看著張延暉臉色略微焦慮時,他便出言安慰道:
“這還是我們東進的第二個月,往后會有更多兵卒因為逗留關東時間太長而思鄉逃軍。”
“待靖崇進駐宣武后,可在宣武募兵二萬,凡申請退伍者,可酌情批準。”
“不過申請退伍過后,日后不再招募其參軍。”
劉繼隆宣布新的軍令,這也沒有辦法,隊伍大了,自然不好管理。
加上近些年所募之兵,大多都是出生在太平世道的新卒,懼怕戰爭和思鄉也實屬正常。
哪怕是后世立國初期的隊伍,每年逃卒數量也都不是小數,更何況車馬漫長的這個時代了。
“關東諸鎮亦是如此,若逃卒太多,則可就地募兵,不必拘泥。”
吩咐過后,劉繼隆看向桌上這些文冊,滿意道:“有了這筆錢糧,東進的時間興許還將提前。”
“傳令,凡東進士兵,軍餉每月多發五百錢。”
“是!”聽到劉繼隆這么說,張延暉松了口氣,他本就擔心只有懲罰而無獎勵會讓兵卒士氣低落。
如今看來,自家殿下是什么都想到了,每月五百錢,一年便是六貫,都夠養活兩口人了。
張延暉這般想著,隨后便見有人走入中堂,回頭看去,果然見到了陸龜蒙和羅隱。
“進來吧。”
見二人要作揖,劉繼隆示意二人不用行禮。
二人得到示意,急忙走入中堂,同時側目看了眼沙盤。
“何事”
劉繼隆詢問二人,二人對視后,羅隱先走出來作揖道:“殿下,黃河沿岸涂灘均已翻查,今歲我軍境內,應該不會再遭遇蝗災了。”
“僅是我軍境內還不夠。”劉繼隆沉聲吩咐道:
“令南衙起草旨意,著黃河沿岸諸鎮都好好查明黃河兩岸涂灘,以防蝗災復起。”
“是!”羅隱應下,接著不等陸龜蒙開口,他又繼續說道:
“殿下,高駢率軍撤回湖南,不過其并未撤離淮南道及山南東道等處兵馬,是否要以此機會叱責他”
“不必。”劉繼隆早已知道高駢的想法,但他也有他的想法。
高駢想要統一江南,那就讓他統一去,不過守江必守淮,如果自己能在淮南將高駢辛苦操練的兵馬全殲,那比渡江南下圍攻要更方便。
高駢想駐兵淮南就讓他駐兵好了,至于怎么攻打江南,劉繼隆也早就有了想法。
“殿下,黠戛斯及回鶻等勢力再度派使者南下豐州,希望能夠求見您。”
陸龜蒙眼見劉繼隆和羅隱說完,當即便把禮部的事情給說了出來。
自上次被拒以來,幾乎每隔半年,黠戛斯和回鶻就要向豐州派遣使者,希望能見到劉繼隆。
劉繼隆已經拒絕了兩次,但這次他卻不打算拒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