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與幾之兄商議過后,承希望于諸位同僚,共勸漢王尚公主同昌,以此庇護太宗血脈。”
李唐宗室傳至如今,實際上有一千八百余人,但大頭都是李淵及其兄弟的后代,屬于李世民的后代都被武則天和朱泚二人清洗了七七八八,如今還活下來的確實只有一百六十多人。
按照蕭溝和劉瞻的態度,劉繼隆日后登基稱帝是必然的,無法阻擋的,而他們要做的就是保存太宗血脈。
讓同昌公主嫁給劉繼隆是其中一個辦法,畢竟以劉繼隆的性子,總不可能把李梅靈的兄弟姐妹全部殺光吧
只要能保住李漼這一支,其它的宗室怎么處理,劉瞻和蕭溝就不管了,或者說管不了。
二人話音落下后,堂內官員紛紛思慮起來。
眼下心向大唐的官員確實多,但與其說是心向大唐,還不如說是心向太宗時期的大唐。
劉瞻與蕭溝的辦法,既能盡最大程度的保全太宗血脈,又能讓心向太宗的官員放下心來,獲得這些官員的支持,不管怎么看都是好事。
“漢王性子剛強,昔年黠戛斯以助兵十萬為由,要求漢王休妻再娶,而漢王叱責黠戛斯使者,這才有了磧口之戰。”
“若是尚公主,只可為孺人,而不可爭奪王妃之位。”
李商隱在眾人沉默時緩緩開口,這讓不少心向大唐的官員臉色微變。
大唐對親王的妃嬪有嚴格限制,王妃為正一品,只有一人,而孺人即側妃,只有正五品,可有兩人,再往下就是正六品的媵(陪嫁),限制四人,最后則是無冊封的妾,不受限。
劉繼隆倒是沒有冊立過側妃,所以側妃的含金量還是比較高的。
對此蕭溝和劉瞻也有研究,所以他們想讓李梅靈入漢王府做側妃,不然他們也不敢把封邦彥叫過來。
畢竟封邦彥的妹妹封徽是王妃,日后的皇后,他們若是敢爭搶,封邦彥肯定會與他們不死不休。
“某二人亦是如此作想,可以同昌公主為側妃。”
蕭溝與劉瞻話音落下,眾人紛紛將目光投向了封邦彥。
封邦彥心底有些不舒服,他自然希望自家妹妹能牢牢把控著劉繼隆,但他也知道這不可能。
封徽如今畢竟三十三歲,年華不再,如今只能依靠幾位嫡子,而不是劉繼隆的寵愛。
劉繼隆再重信義,但畢竟是男人,只要是男人,就沒有不喜歡年輕美人的。
想到這里,封邦彥也不免有些緊張起來。
如今劉繼隆的內宅,年紀最小的侍妾都二十七八了,而李梅靈不過二十歲,若是嫁入王府,必然得到劉繼隆寵愛。
阻止李梅靈入王府,這件事他做不到,那他就得另辟蹊徑了。
想到這里,封邦彥頷首道:“如此甚好。”
見封邦彥點頭,眾人紛紛松了口氣,蕭溝見狀說道:
“如此,便等正旦朝會后,請諸位一同奏表。”
“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