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東道沒有發生這樣的事情,所以河東道的這些世家才會敢于和劉繼隆談條件。
對于他們,劉繼隆自然恨不得除之后快,但如今天下還未到手,他還需要做做表面樣子。
深吸口氣,劉繼隆對高進達說道:
“洛陽尚有不少官員缺額,河東諸多世家,可以此舉薦族中子弟。”
“至于地方官吏,還是以隴右科考學子為主吧。”
見他這么說,鄭畋便躬身道:“殿下,朝廷已有三年未曾科舉,不若趁此機會科舉,以此諸世家以庸才濫竽充數。”
鄭畋雖然也是名望,并且還是五姓七望中的滎陽鄭氏,但他的建議主要還是為了防止庸才涌入朝廷。
畢竟經過楊玄冀的事情后,鄭畋這才發現,比起路巖那樣表里不一的人,諸如楊玄冀這種蠢人才是最可怕的。
路巖起碼還知道自己因何而富貴,不至于干出太離譜的事情,但楊玄冀這種蠢人就不同了。
想到這里,鄭畋努力呼吸來平復情緒。
只是等他抬頭時,劉繼隆卻搖頭道:“科舉之事暫且不急,如今天下未定,暫不用著急科舉。”
他應付著鄭畋,只因為他有自己的打算。
他讓世家自己舉薦子弟,無異于放低身段,主動向世家示好,低人一等,使得世家將他看輕。
只要世家被麻痹了,那等他一統天下,關西學子陸續成材時,他就可以對全天下的世家豪強下手了。
對劉繼隆來說,如何讓平頭百姓覺得自己與世家豪強并無區別
最簡單的辦法,莫過于將百姓所能見到的官吏,盡數更換為與他們相同身份的平民。
只要讓他們清楚,平民子弟也可以通過文筆做官,那世家豪強以文筆壟斷上升通道的印象便破碎了。
當然僅僅只是這樣還不足夠,因為擺在劉繼隆面前還有個艱難的問題,那就是教育資源的問題。
在兩方階級的教育資源極度不匹配的局面下,他需要先把平民教育資源提高,然后才能進行科舉。
在教育資源不平衡的局面下,教育底子淺薄的普通百姓,大部分是肯定考不過世家子弟的。
所以他需要先把普通百姓的教育底子夯實,然后才能推行公平競爭。
在這樣的局勢下,科舉只能暫停,如明初朱元璋停罷科舉,以及國初停罷高考是一個道理。
教育資源不平衡的問題,哪怕是初步的調整,也需要耗費一二十年時間才能解決,尤為漫長。
劉繼隆雖然對自己的身體有信心,但也不敢說自己能竟全功,畢竟生產力擺在這里。
在他有生之年,只需要將平民教育資源拔高到一定程度就足夠了。
再往后的事情,只能交給后人操辦……
倒不是他相信后人的智慧,只是人力有窮時,他不可能面面俱到。
思緒間,他將目光重新投向王式與李商隱,分別對二人說道:
“此次北征收復河東道,我軍陣歿傷殘將士計五千四百四十二人,他們的撫恤必須落實。”
“眼下朝廷兵馬不足二十八萬,而河東道僅有四萬四千余人,河北道則駐兵僅二萬。”
“易州、定州雖然遭遇李克用擄掠,但二州人口尚有二三十萬數。”
“河東道補全五萬兵馬,河北道再募兵二萬,兵部可有壓力”
王式聞言作揖:“各州縣軍器坊內存有十二萬套甲胄,其中北征俘獲甲胄不下四萬,補全河東道兵馬及河北道募兵所用甲胄,綽綽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