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鄆州有多少兵馬”劉繼隆詢問羅隱,羅隱見狀作揖:“宣武剛剛調過去五千步卒。”
“足夠了!”劉繼隆對自己麾下兵馬守城能力還是十分自信的。
“告訴陳靖崇,不用管朱溫對后方的襲擾,先把葛從周這兩三萬人吞下,然后解決義昌,由北向南的將整個齊魯之地收復。”
劉繼隆有些著急,原因就是張允伸送來的那封手書。
張允伸說的很清楚,身體每況日下,張簡會又不經大用。
雖說他手中有一萬幽州突騎和李茂勛幫他,但若是沒有強援扶持張簡會,以盧龍鎮內的風氣,張簡會被驅逐都算好的,最慘的便是被刺殺和毒殺。
“敕令!令曹茂集結關內道兩萬兵馬往云、蔚二州駐扎而去,河東抽調一萬馬步精騎前往云州,歸曹茂節制。”
“此外,以陳瑛為山南東道節度使,以李陽春為天平軍節度使,自山南東道選兵一萬五千,臘月十五前必須趕赴宋州,等待敕令。”
“是!”羅隱不假思索應下,而這次兵力添加之后,漢軍直接參與對兗海軍作戰的兵力便達到了八萬人。
若是算上義武、云蔚等處兵馬,數量便達到了十二萬人。
漢軍總數不過三十萬,如今聚兵十二萬,顯然不止是為了一個朱溫,而是為了防止盧龍出現變故,也防止成德與魏博作亂。
“敕令耿明,若是高駢調動兵馬,試圖攻打淮南康承訓,即率兵馬牽制高駢江北助力。”
“是!”羅隱將敕令記下,隨后派人起草指令,傳往諸道。
堂內的劉瞻見狀,當即便對劉繼隆說道:“以十二萬兵馬同時應對盧龍、兗海,還需要防范昭義、成德、魏博……這是否有些托大”
蕭溝見狀也頷首道:“三鎮不易討平,十二萬兵馬確實少了些。”
劉繼隆見狀本想開口,卻見鄭畋搖頭道:
“我軍盡數披甲,這與諸鎮不同,我軍十二萬,以披甲而言,當抵達諸鎮十八萬兵馬。”
“眼下盧龍、成德、魏博三鎮兵馬,披甲兵卒最多不過十五萬之數,而昭義、兗海雖有不少兵馬,可仍有時間先小再大。”
“義昌如此情況,顯然已經無力回天,殿下此舉并無不妥。”
鄭畋話音落下,當即看向劉繼隆,對其作揖道:“戰事若開,十二萬大軍現有錢糧恐怕不足。”
“臣愿往宣武而去,為大軍征募糧草、民夫。”
劉繼隆看著鄭畋,雖然鄭畋已經歸心,但他還是有些不放心,故此看向羅隱。
“昭諫,你隨鄭尚書往宣武走一遭吧。”
“臣遵領敕令……”
羅隱眼神閃爍,他清楚劉繼隆派他跟隨鄭畋前往宣武的意圖,除了歷練自己,更多的還是監督鄭畋。
接下來的戰事,絕對是大唐自四鎮之亂后,規模最大的一場戰事,甚至超過了四鎮之亂,達到了安史之亂的程度。
如果不能平定諸鎮作亂,那漢軍必然會元氣大傷,河南、河北更是會被徹底打爛,容不得劉繼隆自信。
羅隱都能想到的事情,劉瞻、蕭溝及鄭畋、高進達、李商隱等人自然也能想到。
只是劉瞻、鄭畋、蕭溝三人也明白,他們畢竟跟隨劉繼隆時間太短,劉繼隆不信任他們很正常。
“殿下,臣……”
李商隱想說些什么,但這時趙英卻急匆匆走入正堂,對劉繼隆作揖行禮:“殿下。”
“何事”劉繼隆看著趙英面露喜色,當即便知道是出現了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