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臣先回去草擬個章程,不過關西的那些官員將領,恐怕會有非議,這點只能由殿下解決了。”
李商隱給劉繼隆提了個醒,劉繼隆則是笑呵呵的點頭:“放心吧,某自有打算。”
見狀,李商隱便也不再說什么,只是起身朝廷作揖,將文冊放回桌上后轉身離去。
在他走后,趙英便從耳房走出,來到劉繼隆面前作揖。
“這段時間,這群人可曾老實”
劉繼隆側目看向他,趙英則是恭敬回答:“蕭溝、劉瞻等許多官員都相較老實,不過依舊有不少官員在妄圖顛覆殿下。”
“呵呵……”劉繼隆忍不住笑了,這群舊臣如果真的有這般手段,歷史上也不至于被欺負成那個樣子。
“不必管他們,暫且留著,只需要好好監視便可。”
“必要時刻,也可以為他們牽線搭橋,讓他們與那些地方世家豪強牽扯上。”
劉繼隆話音落下,趙英便猜到了他的意圖。
與其一家家的查抄,倒不如直接弄出個大案,把他們一鍋端。
現在雖然還不是端掉他們的時候,但等劉繼隆需要的時候,他們一個都逃不了。
“對了,將東川水師調往江陵,讓耿明準備打造戰船。”
“五千水師還是太少,擴軍至兩萬吧。”
“此外臨州的火炮如何了,是否已經鑄造出來了”
劉繼隆拋出問題,趙英不假思索的點頭:“三十門銅炮已經在運往代北的路上,不過火炮沉重,即便有殿下令人制作的炮車,每日也只能行進三十里,最少需要四個月才能運抵代北。”
由于鑄炮技藝不足,倍徑和炮壁暫時無法精進,故此火炮沉重,射程也不過四百步。
饒是如此,威力也比現在的投石機要大多了。
對于火炮的沉重,劉繼隆倒也并沒感到意外,畢竟數百年后的明清交際時,明軍和清軍的火炮,通常都需要耗費行軍兩三倍的時間才能運抵。
若是漢軍從臨州調往代北,起碼需要五十天時間,火炮需要四個月也不奇怪。
“炮壁和倍徑的問題,讓臨州的工匠盡快解決,若是解決不了,那就從十月開始鑄造火炮,鑄造的火炮都運往江陵,裝備水師戰船,讓水師的水兵熟悉火炮。”
“是!”
見趙英應下,劉繼隆稍微安了些心,因為他敢對張議潮說三年平定天下的前提就是火炮。
只要能在江北擊破高駢主力,隨后再擊敗高駢的長江水師,整個江南想要平定就不會太難。
這般想著,劉繼隆便讓趙英退了下去,堂內只剩下了他翻閱文冊的聲音。
在他做好準備的同時,被李陽春打得脫甲割袍的朱溫卻已經仗著軍馬馬速足夠快,直接逃往了沂州的臨沂。
臨沂這個地方位于兗州、密州、海中的中心,且有五蓮山作為東側屏障,沂蒙山和尼山山脈為西側屏障,北邊有穆陵關、沐水作為屏障。
整體除了南邊一馬平川,無險可守外,地勢可謂十分不錯。
但正因如此,朱溫才會急匆匆撤回臨沂。
“直娘賊,現在大勢已去,成德若是再不起兵,某兵敗后就是他們兵敗!”
此刻的朱溫換了身錦袍,臉色難看的邊走邊罵。
謝瞳、朱存跟著他走入衙門,而朱珍則是被他留在了西邊加筑蒙山與尼山之間的費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