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劉繼隆東西夾擊我軍,必須先破一軍,以此破局。”
韓君雄將自己的想法說出,繼而說道:“清河此前傳來的消息中,安破胡所率官兵不下三四萬,而西邊的劉繼隆眼下只有兵馬萬余。”
“如今成德、昭義兵馬已經南下,不出三五日便會在邯鄲會師,我軍可趁機派出快馬,與他們聯手進攻鄴縣外的劉繼隆。”
“傳令衛縣,令樂彥禎率軍北上,收復湯陰、堯城后,將安陽的官軍驅趕到鄴縣,而我軍渡過運河,西進收復臨漳。”
“屆時劉繼隆萬余兵馬被困鄴縣,我諸軍合兵近十萬,難道還討不平區區萬余人”
想到即將抵達的數萬大軍,韓君雄便有了底氣。
只要他們三者合兵,聚兵先擊敗劉繼隆,趁士氣高漲東進擊敗安破胡,繼而便可以瓜分滄、德、易、定、棣等五州了。
韓君雄已經想好了,他如果要德州和棣州,李弘規和王景崇肯定會同意,因為那是面對劉繼隆的前線。
憑借前線的這重身份,自己能得到的好處還有許多,不過前提是先擊敗劉繼隆在魏博境內的這東、西四萬多兵馬。
這般想著,他急忙派出了快馬,而接下來的三天時間里,安破胡接連攻破宗城、曲周,并向平恩開拔而去,距離鄴縣也不過二百余里距離。
消息很快通過快馬傳到了李弘規、韓君雄的耳內,安破胡的意圖也變得尤為明顯。
“他們這是要朝鄴縣攻去,與劉繼隆會師。”
邯鄲城內,經過三天的趕路,李弘規總算率軍抵達了邯鄲,并與昭義軍孟方立、安敬思會師。
磁州境內,已經聚兵多達四萬五千人,而擺在他們面前的則是分兵兩處,還未合兵的四萬多官軍。
李弘規通過安破胡的行軍反光,判斷出了他的意圖,繼而抬頭看向堂內。
昭義軍的孟方立、安敬思坐在左首兩個位置,右首則是他帶來的兩名兵馬使。
面對眾人,李弘規不假思索道:“昨日魏博的樂彥禎已經率軍一萬五千北上,想來現在已經攻占了湯陰。”
“如今我軍聚兵四萬五,而相州境內更是有八萬大軍齊齊圍困,劉繼隆插翅難逃。”
“諸位若是沒有異議,某便請韓節帥渡過永濟渠,西進收復臨漳,請樂使君北上將安陽官軍驅趕到北邊的鄴縣。”
“屆時合圍完成,劉繼隆不過萬余兵馬,彈指可滅。”
李弘規胸有成竹,但這時卻有人質疑道:“話雖如此,但劉繼隆麾下盡皆馬軍,若是他發現我軍意圖而南逃,以魏博多為步卒來看,根本擋不住劉繼隆撤回懷州。”
“某自然也想到了!”李弘規眼見終于有人質問,他隨即說道:
“某鎮中有突騎五千,明日便率先南下成安,渡過彰水南下,繞道到衛州境內阻擊劉繼隆南撤。”
見李弘規有了安排,眾人也不再爭論,而李弘規眼見無人質疑自己,隨即下令:“三軍明日拔營南下滏陽,令滏陽兵馬準備浮橋,等我軍南下后,視情況渡河南下。”
“是!!”
眾人紛紛起身作揖,而李弘規的虛榮心也在此刻得到了滿足。
“等某擊敗了劉繼隆,天下人必然知道某李弘規之名!”
在李弘規思緒的同時,樂彥禎動兵攻占湯陰縣的消息也傳往了臨漳。
面對這則消息,在臨漳休整數日的劉繼隆也終于有了反應。
“僅憑魏博自己的實力,韓君雄是絕對不敢先派樂彥禎北上與吾在平原交戰。”
“樂彥禎敢北上壓縮我軍活動范圍,這說明成德和昭義的兵馬應該快要抵達此處了。”
劉繼隆取出地圖,目光在地圖挪動的同時,頭也不回的對身旁都尉吩咐道:
“傳令三軍,入夜后銜枚裹蹄,向西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