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高欽連忙應下,隨后領了軍令,便帶著渤海軍那為數不多的三千騎兵向著婺衢二州追殺而去。
得知須江被攻破,常山的守將立馬撤兵,并在信安遭遇高欽所率騎兵,被擊敗于信安。
短短十日,衢州、婺州盡皆丟失,錢镠率軍退守臺州、處州,董昌實力大損,只能依托剡縣、諸暨的地勢來堅守。
作為同盟的宋威得知消息,也只能連忙增兵歙州,令楊行愍便宜行事。
高駢繼續指揮王重任、高欽等人猛攻浙東,準備先拿下兩浙的董昌,再多面包圍拿下江東的宋威。
只是在北方遭遇大旱的同時,南方也遭遇了大雨與洪澇,道路被沖垮,糧草難以為繼。
面對如此局面,高駢與宋威、董昌的爭斗只能暫時告歇。
“河南、河北大部自春至夏不雨,粟苗難以為繼,諸州盡皆告缺糧食,以關中、河北、淮南為最。”
七月中旬,在高駢攻破錢镠、楊行愍防線的同時,此刻的劉繼隆卻面對著戰后大旱的無數苦難,暗自發愁。
從春至到如今,河北、河南、關中地區整整四個半月沒有下雨,除了早前積雪融化補充了些水源外,地方上的百姓都在遭受旱情折磨,尤其是以六七月為最。
戰事雖然結束了,但戰事和大旱帶來的后果便是秦嶺淮河以北,近四十個州的常平倉宣告缺糧,地方糧價從去年的每石五百錢,直接漲到了八百錢。
諸如長安、洛陽等地,更是漲到了每石一千二百錢的價格。
“夏收情況如何”
劉繼隆看著洛陽送來的奏表,眉頭緊皺的詢問面前的曹茂。
曹茂聞言也是搖了搖頭,趁勢從身后吏員手中接過了厚厚的九本文冊。
“十道合計夏糧征收為四百七十六萬石麥及三百四十六萬匹絲絹布,北方量產降低許多,連平常年月的七成都沒有。”
大旱之下,連糧食的產量都降低了三成,若是算上衙門的賦稅,那可以說百姓只有往年五成多的收獲。
“三十八個乏糧之州,需要調撥多少糧食才能平抑糧價”
劉繼隆質問曹茂,好在曹茂自小跟隨劉繼隆理政,思緒清晰。
“各州各有不同,合計缺糧五百七十余萬石,若是算上沿途損耗,便是七百萬石也只是堪堪足夠罷了。”
“朝廷的絲絹布若是販賣,頂多也能就得到一百八十余萬貫錢,以如今糧價從劍南、隴右、河東買糧去平抑河南、河北、關中的糧價,頂多只能買到三百萬石。”
“平抑地方糧倉過后,朝廷便只能結余七十六萬石糧食,亦或者三十余萬貫。”
曹茂說罷,劉繼隆質問道:“從河北諸鎮抄沒的錢糧有多少”
“糧食約一百四十二萬石,錢帛宅邸及古董字畫等物折色不超過四百萬貫。”
曹茂回應劉繼隆的問題,劉繼隆聽后皺眉,因為折色是折色,如今鬧著糧荒,又有幾人會買這些宅邸和古董字畫
“先保障河北大軍的軍糧,其次運往各州縣的常平倉,將各類繳獲的古董字畫運往洛陽販賣。”
面對自然災害,人力顯得那么弱小。
這還是劉繼隆已經統一北方,能節省大量用于養軍的錢糧來投入賑災之中。
如果沒有他,這幾年的大旱不知道要餓死多少人,尤其是今年。
“殿下,趙都尉求見。”
衙門外傳來聲響,劉繼隆不假思索道:“準!”
他聲音落下不久,趙英的身影便出現在了衙門的戒石坊內,并朝著正堂走來。
他見到曹茂后頷首表示招呼,隨后看向劉繼隆,眼神請示起來。
“有什么事情就說吧,曹茂不是外人。”
劉繼隆開口示意,趙英見狀便主動說道:“高駢親征擊敗了董昌,如今占據了婺衢沃野,但江南大雨洪澇不斷,三方只能止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