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該被掃進歷史垃圾堆的東西,也是時候提前幾百年退場了。
“河北諸鎮,眼下還有沒有什么不對勁的地方”
劉繼隆繼續詢問趙英,趙英則是搖搖頭:“些許三五成群作亂的倒是不少,但鎮壓起來十分容易。”
河北諸鎮那些跋扈的武夫,大多都被留在了鄴城之戰和潞縣之戰中。
雖說活下來的跋扈武夫也不少,但有劉繼隆坐鎮河北,他們確實不敢太過折騰。
他們不折騰,劉繼隆便沒有理由來清理他們。
“看來吾必須得返回洛陽了。”
劉繼隆起身看向趙英:“這些日子錢糧緊缺,只需要盯緊他們就足夠,不用擴大規模。”
“等把今年的旱情熬過去,到時候再帶著你麾下的人擴張,需要多少錢糧都從漢王府調撥。”
“是!”趙英頷首應下,接著劉繼隆繼續詢問道:“關中大旱,可曾受到影響”
“未曾。”趙英解釋道:“當初種植儋州時,便按照殿下的吩咐,選擇了日照較長,位置較高,不易遭受洪澇的咸陽原。”
“耐旱,故此并未遭受損失,反而在定期澆水的照顧下長勢喜人。”
“六畝,明年應該可擴至四十畝,按照儋州在儋州的產量,每畝起碼能出四十斤純。”
“衣用絮,厚者二斤,薄者斤許,便是制成大襖,也頂多用三斤。”
“一畝,能制十幾件大襖了。”
趙英將自己知道的都說了出來,劉繼隆聽后不斷點頭,這比他預估的情況高了不少。
以他預估北邊陳兵二十五萬的情況,每年在襖上的錢糧起碼數十萬貫,而今有了,這個成本便能降低不少。
有了更好的御寒物品,日后的漢人也就可以向東北探索,百姓的負擔也會因此而降低。
“先種植三年,等到第三年便分出種子前往河西的瓜沙及河東河北嘗試播種。”
“有了這衣,冬季打仗便能舒服不少了。”
“是!”趙英點頭附和,而這時中堂外響起了腳步聲,隨后便有傳唱聲響起。
“殿下,曹都督求見。”
“準!”
得知剛剛離去不久的曹茂突然折返,劉繼隆便心里有些幾分準備,只是尚不知道哪里出了事情。
當曹茂走入中堂,不等劉繼隆開口詢問,曹茂便作揖道:
“殿下,祐世隆率軍渡過牦牛水,大舉進犯會川城,張都督已經率軍從成都南下馳援會川了。”
“祐世隆”
得知祐世隆還不死心的來攻打會川,劉繼隆輕嗤:
“這廝定然是才知道我軍與河北諸鎮開戰,故此前來偷襲。”
“不過我軍已經擊敗河北諸鎮,且張武足夠擋住他,不用擔心。”
“待日后天下安泰,定要報昔年天寶之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