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任何猶豫,王式很快寫好奏表,隨后夾帶康承訓的書信,派遣快馬攜帶北上。
在快馬晝夜疾馳,換馬不換人的情況下,快馬只費了四天時間,便將奏表送到了劉繼隆面前。
不過此刻的劉繼隆卻正在博州聊城城外,指揮著河北數十方百姓在瘋狂掘井。
這個時代的河北仍舊水源豐富,但再怎么豐富的水源,也架不住老天五個月滴雨不下。
距離秋收還有半個月,但許多粟穗卻都出現了空粒的現象。
這不僅僅是土地肥力不足,還有就是缺水的緣故。
正因如此,劉繼隆徵集全河北的水工,準備在河北地區大肆掘井。
反正百姓缺糧,而以工代賑來挖掘水井,不僅能惠利百姓,也能一勞永逸的解決百姓缺水的事情。
“出水了!出水了!”
“不要激動,繼續向下挖,所有水井都得打到四丈深,動作要慢。”
水井旁,一名水工正在指揮著掘井的學徒和百姓繼續向下掘井,哪怕他們腳底已經漸漸滲水,
但他依舊下令掘井。
在他的指點下,約莫過了半個時辰的時間,這水井總算打了四丈深。
“注意頭頂,某現在就讓人放石塊與陶圈下去,你們層層壘起來就行了!”
“是!”
水工與井底的學徒交流片刻,隨后便示意左右的民夫開始用吊籃放下去陶圈與石頭。
三尺寬的陶圈被慢慢放下去,隨后再將沙子、未炭與鑿得平滑的石塊依次放了進去。
層層壘砌起來。
再往后他們便將繩子套在身上,由上面的人一邊放下陶圈,一邊將他們吊起。
如此過了一個時辰,相當整齊且堅固的水井便形成了。
當學徒被吊出水井后,那水工便對左右民夫吩附道:“現在可以壘砌水井的石頭了。”
民夫們見狀連忙開始用三合土及青磚來壘砌井口,並將用於取水的輔固定起來。
當所有的事情都做完,這些水工及民夫紛紛不顧渾身酸痛,樂呵呵的咧嘴大笑起來。
遠處的劉繼隆見他們如此,嘴角也不免上揚,露出如釋重負的笑容。
只因在他眼前,類似這種修建水井的工地,整整還有一百多處,
這只是聊城兩萬多民夫一天的進度,每口水井對應二十畝地。
儘管對於大旱來說,這點水量杯水車薪,但有總比沒有要好。
“殿下,王尚書的奏表。”
曹茂走到劉繼隆身旁呈出奏表,劉繼隆聞言收起笑容,側身接過奏表翻看起來。
對於康承訓會投降,劉繼隆並未感覺到驚訝,畢竟康承訓本來就不是什么野心家。
他所圖的是富貴和權勢,而權勢自己是不能給他,但自己可以給他足夠的富貴。
“敕令,以淮南節度使康承訓回調東都,檢校特進、尚書令兼太子太保、上柱國、寧國公,食邑三千戶。”
“淮南諸將,守土有功,皆檢校散階、加授勛位,調往北都任職。”
對於沒有作亂的人,劉繼隆給出的待遇自然要好一點,哪怕康承訓實力不算強,但一個國公還是應該給予的。
至於淮南諸將,調往北都這種威脅不到自己的地方,授予些許不涉及兵權的職官,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