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封情報是湖南的諜子通過手段送到江陵,再由江陵快馬送抵河陰的,內容無非就是高在湖南大肆募兵,且正在遷徙江北八州百姓南下。
“殿下,我們不阻攔高嗎”
曹茂坐在左首位,顯然已經知道了高遷徙人口南下的事情。
“不,讓他遷徙,他能遷徙多少就遷徙多少。”
劉繼隆滿眼笑意的靠在了椅子上,繼而說道:“湖南之地素來以湘水為界,湘水以東漢多而療蠻少,湘水以西漢少兒療蠻多。”
“湘東土地不易平均,但湘西土地便不是如此了。”
“高千里不敢對世家豪強動手,但對這些獠蠻他卻從不心軟。”
“利用他的力量來為我軍清理湘西獠蠻,安置漢民來充實西南,是以獠蠻必然痛恨高千里其人。”
“屆時我軍南下,可招撫獠蠻入平原,亦或者將其遷徙江北八州,如此獠蠻入平原,而漢民入丘陵,再傳播教化,自是開疆拓土。”
劉繼隆在意的,向來不是什么羈式的疆土,他在意的永遠都是漢人能否在當地扎根,將地方變為傳統漢地的疆土。
他對西域、河套、河西皆是如此,對於如今的西南與日后的遼東更是如此,
讓高做壞人,他做好人,以此將黔中、湘西等漢人進入西南的橋頭堡先變為漢地,繼而再向云南、嶺西、安南深入。
江北八州數十萬人口,若是都被遷徙去了湘水以西,就憑湘水以西那頂破天不過二三十萬人口的湘西古蠻,恐怕連如今的棲息地都守不住。
若非發生安史之亂和唐末五代的亂戰,湘西及黔中、云南、嶺西、安南等處群蠻也不可能大體上安穩的繁衍這么長時間。
如今的大唐未曾經歷百年亂戰,故此人口相較於盛唐雖受重創,卻也比四周部族強盛太多。
只要有錢有糧,大可以強行遷徙人口,將黔中、湘西等處開發差不多的河谷、平原收下。
不趁戰亂的時候遷徙百姓,等天下安定過后就不好弄了。
高既然愿意做這個壞人,劉繼隆哪里有不從之理,
“那高阻斷長江水道,朝廷尚有二百余萬石糧食停罷江陵與蜀中,這難道也不管”
曹茂有些著急,可劉繼隆卻爽朗笑著起身,上前按住他的肩膀道:“何必如此著急”
“朝廷已經將二十二萬石糧食運抵了淮南,淮南的饑荒也暫可緩解。”
“至於囤積在江陵的糧食,大不了便走陸路運往河南,再將河南糧食運往運河沿岸,繼而賑濟河北便是。”
“雖說會多出些許糧食損耗,但也與遷徙數十萬人南下湘西相比,這點損耗便不算什么了。”
戰亂時期遷徙人口是最容易的,反倒是太平年間遷徙人口比較難,不僅各項耗費更高,百姓也更難以管理。
亂世之下,百姓只需要能活命就行,但太平便不會如此,而是會生出許多念想。
正因如此,亂世中遷徙的百姓,倒是很少遷回原籍,而太平年間的百姓即便被強行遷徙,也會想方設法的逃回原籍。
這種情況,在當今朝廷的治下都不斷發生,更不要說日后太平了。
思緒間,劉繼隆又看向案上的一文冊,繼而說道:“河南之地,拋荒耕地計千萬數,正該遷徙人口,安定地方。”
“敕令張昶,以李思恭為豐州刺史,其部眾盡數遷往山南東道、河南道,沿途州縣設置粥棚。”
“凡遷徙河南的平夏部百姓,每戶發荒田百畝,免賦稅三年。”
“若李思恭抗令不遵,即令張昶、鄭處、安破胡集結諸道騎兵,圍剿平夏部!”
盤踞在河南地的黨項人,始終是懸在關中頭頂的利刃。
不管是從軍事還是經濟,亦或者是從環境來說,河南地這塊地方都不該有任何游牧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