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河南地有兩塊沙漠,分別是毛烏素和庫布齊,但這兩塊沙漠在如今還只是規模不大的沙地。
只要結束爛墾爛牧的局面,再派人在當地植樹造林,還是能很快恢復到秦漢時期環境的。
劉繼隆倒不是要提倡什么保護自然,他只是不想日后洛陽和長安日常被風沙入侵。
既然能將危險遏制在苗頭,那為何還要放縱其發展
“河南地的李思恭恐怕不好攻打——
曹茂皺眉開口,因為他對關內道的情況十分了解,劉繼隆聽后也頜首道:“你想說的是地斤澤不好攻打吧”
地斤澤,這是鄂爾多斯高原腹地上水草豐美的一塊牧場,后世李繼遷遭遇不利,隨即率部退往地斤澤,而宋軍則是苦於地斤澤四周人口稀少和沙漠庇護而難以深入圍剿。
好在如今關內道的人口還算充足,且平夏部也還沒有達到歷史上的那種強盛。
如今的李思恭魔下雖然有不少騎兵,但能穿戴鐵札甲的甲騎卻並不算多,不過區區數千騎罷了若是面對此前京西北諸鎮的局面,李思恭或許還能有所作為,但如今面對漢軍動輒數萬兵馬的威勢,劉繼隆並不認為李思恭會蠢到和朝廷開戰。
他可不是唐宣宗李忱,黨項人沒有資格在他面前耀武揚威。
南征之前隨手將其收拾,也耗費不了多少時間。
“隴右、關內、河東三道,精騎足有萬五之數,討平區區黨項,輕而易舉,不必擔心。”
劉繼隆安撫著曹茂,同時也對如今可以輕易動用萬余騎兵去討平一方勢力的情況生出感嘆。
六年前的他,連一萬騎兵都湊不齊。
六年之后,漢軍之中騎兵已經不下四萬,再過數年則恐怕還能翻一倍。
只是漢軍還沒有需要動用十萬騎兵的對手,騎兵養起來可沒有那么便宜。
尋常漢軍步卒的軍餉在十五貫,調離原籍則是二十貫,而馬步兵則是二十二貫,騎兵則是二十五貫。
十萬精騎,每年光軍餉就得二百五十萬貫,更別提照顧軍馬、乘馬的馬料和草束了。
雜七雜八算在一起,十萬精騎起碼要耗費三百多萬貫,是如今朝廷近乎兩成的財政。
正因如此,維持五萬左右騎兵,基本就是劉繼隆對於日后北疆的安排了,再多就養不起了。
如今火炮研製的進度越來越快,想來等到天下太平時,自己便可以跳過火門槍,直接研究火繩槍或燈發槍了。
如果能提前把火繩槍或燧發槍弄出來,四五十萬軍隊絕對足夠他開疆拓土,守土安民。
“北邊有消息傳來嗎”
想到日后的守土安民,劉繼隆便自然而然想到了自古而今,懸掛在中原頭頂的兩漠之地,
按照原本的歷史,戛斯本就是在最后的大汗死后開始內亂,繼而造成兩漠近百年的權力真空。
不過如今李克用在漠南搞風搞雨,誰也不知道這廝最后能鬧出多大動靜。
劉繼隆雖然不把李克用放在眼里,但也不想坐視漠南出現敵人,隨意入寇北疆。
唐代雖說修了不少邊墻,但始終無法與長城比擬,劉繼隆要想不被入寇,就只能不斷向北修筑石堡,深入漠南,將日后的戰場擺在漠南。
“黑車子部被李克用和奚結部擊敗,如今逃往了北邊的俱倫泊(呼倫湖),李克用與奚結部共同瓜分了黑車子部的草場。”
“依臣所見,李克用興許會在我軍南征時,繼續襲擾河套和代北,以此擄掠足夠多的沙陀人和韃靶人北上幫助他。”
曹茂將自己的猜測說出,劉繼隆聽后則是沉吟片刻,隨后才道:
“敕令安破胡,若李思恭就任豐州刺史,黨項部遷徙河南,則令他籌備來年北征,不可能李克用及奚結部安定。”
“此外,令斛斯光操訓兵馬,伺機奪回營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