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南下路上(萬字大章)
“噼里啪啦——”
“宵禁—解!!”
“咚、咚、咚、咚———“
乾符三年正月十五,當暮色初臨,百姓本該早早回家,躲避宵禁的時候,爆竹聲卻在城內此起彼伏傳出。
哪怕剛剛經歷多年戰亂,民生疲,但鄭州治下著這小小的河陰城內卻還是點亮了無數燈籠。
鼓樓的鼓聲在不斷作響,無數吃過晚飯的百姓紛紛涌上街頭,儘量穿上了自己最為乾凈的衣裳,以此來迎接每年唯一解除宵禁的節日。
“社火、起!!”
當頭戴各種羽毛的社伯開始打鑼,十余名壯丁立馬抬起社火,面前出現十余名打著燈籠的垂髻小兒,身后則是出現踩著高蹺,奏樂舞蹈的伶人。
隨著社伯邁腿,整支上百人的隊伍開始走街串巷,而那些在街巷兩側圍觀的百姓也紛紛看著這熱鬧場景,舉著手中早早準備好的火把。
這些火把以竹蔑綑扎麻稈或蘆葦而成,浸牛羊油脂,一點即燃。
當社火經過,這些百姓紛紛將手中火把伸向社火,火把點燃后便跟隨社火隊伍開始前進。
數萬人的運動在這河陰縣城內展開,沒有長安、洛陽、成都那些大城市的各種雜技表演和五彩繽紛的燈,更沒有那些高達一二十丈的燈樓。
在這里,有的只是百姓們臉上激動的神情,只有不斷燃燒的社火和火把,還有無數百姓疾走時的歡呼聲和伶人隊伍的鑼鼓聲。
社火隊伍仿佛是一條長龍,不斷在河陰城內穿梭,每經過一處街巷就有數十上百人舉著火把以社火引燃,隨后加入其中。
空氣中瀰漫著煙火氣,仿佛要驅散所有疾病、災害和苦難,使得整座城池都煥然一新。
“咚、咚、咚——”
三丈高的鼓樓上,劉繼隆望著那條不斷穿梭街巷的火龍,眼底隱隱冒著火光。
在滿是木質建筑的這個時代,這樣的行為危險嗎那是自然的。
可百姓們卻並不會因為這種事情危險而放棄這種行為,至少在他們看來,這是提振河陰城內百姓民心,讓百姓對未來更有嚮往,更有奔頭的最佳做法。
過去壓抑了一年的情緒,仿佛在解除宵禁的這幾日被百姓完全釋放出來,
這樣的釋放,使得百姓心中的積怨得到平息,使得縣城治安更為安定。
其實此時的他們很貧窮,甚至許多人從正旦新春到如今,連一口肉都不曾吃過。
饒是如此,在社火的指引下,他們卻在疾走和嗚吼吶喊中愈發暢快。
這樣的快樂和滿足,是吃幾口、幾十口肉都無法代替的。
“都準備好了嗎”
劉繼隆背對著眾人,在他身后的曹茂及河陰縣眾多官員紛紛作揖。
“殿下放心,肉條都已經準備好了,只等殿下祭祀社火,便能發給百姓。”
河陰縣令小心翼翼地開口,將自己的安排告訴了劉繼隆。
劉繼聞言微微頜首,隨后遠眺遠方即將變黑天色,繼續又將注意力放到了河陰城內的百姓身上。
社火的隊伍,在他眼底繞著河陰城的各條街巷都穿梭了一遍,從正街開始,至橫街結束。
最后社火被抬往了縣衙,數千人的隊伍也齊齊向著縣衙聚集而去。
每戶只出一人,開道的孩童不算其中,故此才將隨行人數控制在四千人內。
“殿下,我們該出發去縣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