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都督,殿下還能舞動多久”
河陰縣令咽了咽口水,忍不住上前對曹茂作揖,
曹茂在不斷敲擊小鼓,整個人十分自豪:“以殿下之能,便是再舞動半個時辰的干戈也不是問題!”
河陰縣令及其余官員紛紛倒吸了口涼氣,只覺得自家殿下確實是天眷之人。
自古而今,還沒聽說過有幾個人能持著十幾斤沉重干戈,舞動一個時辰的情況。
他們紛紛敬佩后退,看著劉繼隆又繼續舞動干戈大半個時辰,直到亥時到來,才見到劉繼隆緩緩停下了舞動。
“送神!”
略微疲憊的聲音從金黃色四目面具下傳出,官員們紛紛兩人一組抱著紙俑上前,拋入社火之中焚燒。
曹茂與樂師們盡皆停下,隨后便見劉繼隆與那十二名頭戴獸面彩繪面具的孩童紛紛轉身離去。
舞終乃背行,示邪票已去,百姓不得喧譁,必須誠心送神而去。
劉繼隆提著干戈回到縣衙正堂,坐下后這才將干戈放下,脫
此刻他也算是汗流瀆背,喉嚨宛若火燒般,但他並沒感覺到疲憊,而是覺得十分痛快“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祀有執,戎有受賑,神之大節也—-果不其然。”
劉繼隆回想著剛才四周百姓的模樣,只覺得祭祀並非只是傳統與迷信,而是能團結軍民,提振民心的手段。
“殿下!”
半個時辰后,曹茂帶著河陰縣的所有官員都趕了回來,他們見到劉繼隆的樣子,紛紛躬身作揖。
“不必如此,都起身坐下吧,希望此次祭祀,吾沒有讓諸位失望。”
劉繼隆自謙說著,曹茂等官員紛紛搖頭:“殿下自謙了,百姓們送完社火后,都認為以今年殿下之辛勤,必然是五穀豐登,風調雨順———”
在百姓看來,祭祀社火時舞動干戈的時間越長,就能驅散更多不好的災害。
自古而今,河陰縣沒有出過類似劉繼隆這種舞動干戈一個多時辰的存在。
今日所見過后,不僅是河陰縣的百姓會口口傳頌此事,便是四周諸縣乃至整個河南河北都會傳播出去。
這是安定河北、河南人心的最好手段,也是耗費最少的手段。
若非如此,劉繼隆自然不會將時間浪費在這上面,他寧愿去調度錢糧來預防災害。
“肉條都安排人送往各戶了嗎
劉繼隆詢問曹茂他們,曹茂連忙點頭:“每戶送一斤,以此慶賀社火祭祀圓滿。”
得知事情安排妥當,劉繼隆便鬆了口氣,繼而詢問河陰縣令道:“今年黃河兩岸河灘,可還曾發現蝗蟲卵”
“回稟殿下,自咸通十年殿下下令以來,諸州縣都會在往年河水灘涂搜尋並清理蝗蟲卵,去年與今年都並未發現蟲卵。”
河陰縣令的話,讓劉繼隆滿意頜首,儘管自然災害不能完全杜絕,但類似蝗災這種可以人為干涉的災情卻可以預防未然,
歷史上唐末蝗災不斷的主要原因便是唐廷根本控制不了黃河沿岸,哪怕能解決一小部分灘涂上的蟲卵,也無法將整條河段都清理乾凈。
如今劉繼隆來了,長江以北只剩八州不在他手上,而這八州也並不重要。
蝗災通常爆發於河水並不濡急的河灘兩岸,不可能從長江兩岸爆發,通常都是黃河與北方諸多河流,其次是淮河。
此前大唐經歷的三場蝗災,基本上也都是在黃河兩岸和淮河爆發。
如果各州縣能將自己的政令完美實施,哪怕事后依舊會爆發蝗災,但這種蝗災還是可控的,不至於像幾年前那般,蝗災遮天蔽日的壓來。
“如此甚好,辛苦諸位了。”
劉繼隆對眾人緩緩作揖,眾人紛紛側開身子,隨后連忙回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