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彰如實交代,劉繼隆則是詢問道:“這點湯飯錢,是否足夠弟兄們吃飽”
“自然是足夠的,甚至多有結余。”馬彰回應的同時,又乾脆為劉繼隆解釋起了當地的情況。
“荊楚多食魚蝦及肉醬,許多東西他們並不知道如何製作,而軍營之中皰廚卻懂得如何炮製,故此許多在南陽百姓看來極賤的食物,在我軍手中都能買來作為飯食。”
“當初李都督尚在山南東道時,便令軍中騙匠去各村傳授騙豬育肥之法,這些村子送來的肉食也按照高出市價來收,百姓得了利,弟兄們也得了肉食。”
“如今南陽城外的各個村莊,皆與軍營有了往來,三十幾個村子,每日多則送來十余頭豬羊、少則六七頭。”
“雖說無法讓將士們吃個盡興,但肉食卻是不缺的。”
見馬彰說的如此之好,劉繼隆不免詢問道:“當地物價如何”
“牛羊每斤二十二錢,豬肉二十錢左右,肥雞二百錢,野鴨百八十錢,大鵝四百錢,
各類菜價不一,但每百斤多在八錢到三十錢上下。”
馬彰如實介紹,同時還為劉繼隆解釋當地的工價,
“鄧州境內,僱工每日工錢僅需十錢,工匠則多在五十錢到百錢不等。”
沒有什么技術,單純出賣力氣的工種,無疑是各種工種最便宜的。
但凡掌握門手藝,基本都能得到幾十乃至上百枚工錢,吃肉喝酒皆不愁。
只是這個時代,想要當工匠,要么就是去衙門當學徒,要么就只能自己掏錢給民間匠人當學徒。
沒關係和錢糧,便是想學門手藝都無處去學,因此當兵就成了各地百姓最嚮往的職業。
“倒是不錯了。”
得知鄧州百姓的情況,劉繼隆便大概了解了整個山南東道百姓的情況。
畢竟鄧州和唐州遭受秦宗權禍害不淺,若是如今都能發展的如此,那更別提其他地方了。
劉繼隆見狀起身,隨后看向遠處已經走遠的新卒隊伍,不由對身旁的馬彰吩附道:
“你們練兵的時間不多,最遲十月便要開始準備應對南邊的戰事了。”
“若是來年二三月還不能結束戰事,屆時汝等便要做好準備南下。”
“是!”馬彰連忙端正態度,作揖接令。
劉繼隆微微頜首,隨即便帶著曹茂往營外走去。
馬彰等人在后護送,直到看見劉繼隆與曹茂翻身上馬,在精騎護衛下返回南陽城,他們這才回到了軍營里。
如在河陰時那般,曹茂在南陽尋了處院子供劉繼隆平日處理政務,並通稟了衙門,將這座院子所處的坊給管控了起來。
一時間,南陽城內的百姓都知道城內來了位大人物,而劉繼隆則是繼續過上了埋頭理政,時不時出城巡訪鄉野,探究民生的日子。
有他在隴右打下的基礎,加上他治國治吏打仗三手同抓的手段,凡漢軍所過之處,不超過兩個月便會更換原本的官吏。
原本的局面是流官和本地豪強出身的胥吏,流官想要好好治理地方,就需要任用這些豪強出身的胥吏,因此流官對地方能改變的事情並不多。
可漢軍來了之后,劉繼隆靠看關係龐大的學子群體,乾脆將原本的更員一掃而空,紛紛換上了流外的官吏。
儘管會有語言問題,但只需要在衙門用極低的工錢僱傭幾個識得地方方言和官話的百姓充為翻譯,便能解決許多問題。
劉繼隆這種辦法,對於朝廷來說自然是好的,這代表權力更加集中於衙門。
只是對於地方上的豪強來說,族中擔任的吏員被更換,他們許多隱匿的人口、田地便藏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