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轉過身來,目光看向趙英:“準備車駕,三日后返回洛陽。”
“臣領命!”趙英聞言愣了下,隨后狂喜。
劉繼隆既然選擇返回洛陽,而今天下又完全平定,那返回洛陽后該做什么,也就不言而喻了。
這件事,趙英需要好好謀劃,同時做好將那些陰暗臭蟲揪出的準備。
天下安泰在前,決不能出現任何亂子。
三人交談間,王式討平高的消息還在不斷擴散。
對於久經戰亂的百姓們來說,這則消息無疑是天大的喜事。
哪怕許多人早就在劉繼隆治下太平了許久,但經歷了安史之亂后近百年的朝廷與藩鎮拉鋸,加上前些年的天下大亂,百姓們總覺得這天下似乎總會繼續亂下去。
如今高被討平,所代表的是朝廷討平了所有藩鎮,動亂之象不再復現。
“終於討平了—
洛陽城內,當李商隱得知劉繼隆不日便將返回洛陽,且王式討平高,蔡襲歸附的消息后,他如釋重負般的鬆了口氣。
朝廷的錢糧拮據,為了供應二十余萬大軍的南征所需,幾乎掏空了整個家底。
如今國庫與地方儲蓄的錢糧,也不過三百萬之多。
劉繼隆從河北繳獲的錢糧幾乎都被消耗了個乾凈,好在如今已經三月下旬,距離夏收只剩不到三個月。
雖說免除了嶺南道的賦稅,但嶺南道的賦稅本就算不上多,真正的大頭主要還是江南東西兩道。
“阿耶,殿下時隔近兩年返回洛陽,朝廷是否要好好操辦”
政事堂內站著的李袞師開口詢問李商隱,李商隱抬頭看去,但見李袞師、陸龜蒙等人紛紛看著他。
“殿下不喜操辦,更何況多事之秋,還是不要大張旗鼓。”
李商隱可是清楚,這洛陽城內有多少人不希望劉繼隆回來。
只是令他們失望的是,劉繼隆不僅要回來,而且還是帶著討平天下這份功績返回的。
“既是如此,那陛下那邊是否要派人走動走動”
陸龜蒙眼見李商隱如此說,便主動提起了李價的事情。
對於他所說的事情,堂內十余名職官心知肚明。
若非劉繼隆不愿,此前討平河北后,百官就應該勸進劉繼隆了。
如今雖說拖了一年有余,但好在天下已經承平,這事情也就不用拖了。
不過相比較這些青壯派,李商隱的意見還是以保守為主。
“此事,待殿下返回洛陽,老夫自然會親自前往,旁敲側擊后再行決斷。”
他的回答令眾人十分滿意,畢竟一年多都等過來了,也不用在意這短短兩個月了。
“今年夏稅,應該能收回多少錢糧賦稅”
李商隱眼見眾人安分,便主動詢問起了戶部的情況,而在戶部當差的封邦彥見狀則拱手道:
“稅額不變的情況下,今年夏稅應該能徵得五百萬貫折色雜項及商稅,以及八百萬石夏糧。”
“若無調令,夏糧需要留存地方,只有錢帛雜項能起運長安、洛陽。”
得知夏糧情況,李商隱不由得點點頭:“倒也不錯,足夠發放南征大軍的賞銀和軍賞了。”
“殿下所送救令中,曾提及需要裁汰軍中老弱,將部分將領換為職官,出鎮治理地方州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