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劉繼隆并不覺得奇怪,若非遭遇溫暖期,雪區也不可能供養起本部就三百萬人口的吐蕃。
如今溫暖期過去,三百萬吐蕃人能活下來兩百萬都算不錯了。
元代將雪區變為十九個萬戶,說明人口也不過在百萬左右。
雖然經過明代茶馬、糧食貿易輸入導致雪區人口回升到二百萬,但隨著俺答汗、固始汗、準噶爾先后進入雪區,雪區人口因為戰爭很快下滑至百萬,直到清末才堪堪恢復到二百萬。
這些都能說明,雪區在沒有溫暖期或工業文明的加持下,基本是很難突破三百萬人口的,二百萬人口才是常態。
如今吐蕃內部的奴隸起義雖然因為沒盧丹增的出現而提前幾年結束,可吐蕃的核心區已經遭受了嚴重的打擊。
加上各派實力紛爭不斷,只要沒盧丹增不傻,他就該知道只有大漢能扶持他統一雪區。
對于自己的這份圣旨,沒盧丹增肯定會如獲至寶的收起來。
只要悟真在沒盧丹增治下傳法不受限制,屆時大漢境內的那些僧人要么還俗,要么就入藏。
隨著中原佛法不斷在文化上影響雪區,再加上糧食和茶葉的控制,吐蕃日后與大漢的小摩擦不會少,但大摩擦基本不會有。
劉繼隆之所以確定會有小摩擦,主要還是沒盧丹增不可能控制方方面面。
哪怕是吐蕃王朝鼎盛時,它也無法控制權了。
吐蕃只要安定下來,朝廷就能將力氣涌向西南和東北。
至于西北,他只需要支持張淮深收復碎葉城,在伊犁河谷搞屯墾就足夠了。
只要吐蕃不亂,南疆就沒有危險,而北疆的危險則完全可以依靠伊犁河谷和碎葉城來防守。
西北必須在自己手中變成實控,日后不必西進,只需要專心開發東北和西南即可。
隨著溫暖期結束,東北這些政權都會隨之瓦解,哪怕漢人無法深入東北,也要牢牢把控好遼東,恢復曾經的漢四郡。
他把基礎打好,兒孫只需要守好就行了。
思緒落下,劉繼隆不可避免想到了寫信給自己的劉烈。
他為此側目看向敬翔,敬翔依舊保持聆聽教誨的姿態。
“汝自行挑選官吏前往龜茲當差,務必要保護好太子。”
“臣遵旨!”敬翔面色不變的應下此事,心底卻知道自家陛下的心思。
自己不過二十余歲,而自家陛下已經四十二了,太子則方才十五。
如果陛下有深意,必然是讓自己好好幫扶太子。
不過敬翔自己也清楚,凡開國之君的太子,鮮有能夠平穩即位的。
因此怎么幫扶太子,他需要好好平衡。
“退下吧。”
“是……”
屏退眾人,劉繼隆繼續執筆,埋頭處理起了這堆積如山的奏表。
烈陽依舊高照,天空中的云層紛紛蒸發。
它帶來了大旱,卻也消除了地表的陰暗潮濕,使得無數蛇蟲鼠蟻紛紛消失。
只是它們并未消失,只是鉆入了潮濕的地下,試圖等待太陽落下后鉆出地表,重新橫行鄉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