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硝煙散去,但見校場上的兵卒紛紛開始舉起紅旗。
“他們相隔百步,每舉起一面紅旗則打出一百步。”
劉繼隆與還有些耳鳴的張淮深解釋著,張淮深也在劉繼隆解釋下,看到了舉起的七面紅旗。
“走吧,過去看看。”
不等他驚訝,劉繼隆便示意讓他跟上,最后帶著他往炮彈的落點找去。
炮彈落點是七百步的一處深坑中,但落地后的炮彈化作跳彈又蹦跶了二十余步。
這個距離令張淮深臉色動容,忍不住道:“陛下就是用此物討平的眾多叛臣?”
“正是。”劉繼隆用腳將那五斤重的鐵炮彈踢開,同時看向張淮深道:
“火炮用來攻城拔地和海上作戰最為合適,平原交戰還是得靠短兵交擊。”
“不過朝廷近來在研制火繩槍與燧發槍,如果能成功,屆時我軍想要破甲敵軍就容易了。”
提到此處,劉繼隆便與張淮深說起了燧發槍和火繩槍的性能與破甲能力。
張淮深聽后,臉上露出了極大的興趣,但劉繼隆卻笑道:“燧發槍恐怕短時間內無法制成,但火繩槍興許能在這幾年就能產出。”
“不過產出是一回事,想要將它交給將士們用于打仗,沒有七八年是不可能的。”
“只是七八年后,你我不過年過半百,屆時若能用上此物,汝便能以三千兵馬擋回鶻數萬胡騎了。”
對于劉繼隆這番言論,張淮深不假思索的點頭附和,畢竟回鶻中能戰的也就那數千甲兵。
幾千火繩槍士兵如果能用好,一戰就重創回鶻數千甲兵,那回鶻剩下的數萬輕騎便只是待宰的羔羊了。
想到這里,張淮深也不免說道:“回鶻的龐特勤應該知道了陛下計謀,近年來入寇庭州的次數也愈發頻繁了。”
他所說的話,是此前劉繼隆與張淮深佯裝不和,繼而扶持回鶻對付西邊葛邏祿的事情。
此計被戳穿,劉繼隆并未覺得有什么奇怪,畢竟龐特勤也不是好相與之徒,更何況劉繼隆對回鶻的扶持接近于無,他察覺只是時間問題。
如今中原太平,他即便察覺也沒用,只需要等天下再休養幾年,大漢便可以開始恢復昔年榮光了。
想到此處,劉繼隆對張淮深說道:“屆時先收復遼東,隨后討平奚人與契丹。”
“收復黃草泊之事,汝若有把握,可自行定奪,若需要朝廷調撥火繩槍,盡管開口便是。”
“臣遵圣諭!”張淮深松了口氣,在他聽到火繩槍的性能和見識到火炮的威力后,他便想到了如何用這兩種武器來收復失地。
他最擔心的就是劉繼隆不肯給他,但如今看來卻是他小看劉繼隆了。
在他這么想的同時,劉繼隆則是躊躇道:
“如今不便返回西域,且西域沒有較大戰事,汝先陪陪敦煌王,等時機差不多再返回西域也不遲。”
“是!”張淮深點了點頭,他剛剛來到洛陽沒有幾天,自然還不想著返回西域。
有張淮溶、張延暉和曹議金、李明振四人在,西域不會出現什么大事,他也可以好好休息休息,陪陪自家叔父。
見他應下,劉繼隆也不免高興道:“許久沒有打馬球了,趁你到來,倒是可以去打打馬球。”
“臣樂意隨從。”張淮深得了劉繼隆承諾,自然十分高興。
于是在敬翔等人眼中,此二人便并排往軍器監不遠處的馬球場趕去,將整個馬球場都談笑得盡是笑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