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此處,劉繼隆側目看向臺下的敬翔,敬翔則是唱聲道:“退……”
“下臣謹退,陛下萬歲、萬歲、萬歲。”
裴颋恭敬退出了貞觀殿,劉繼隆也在目送他離去后,側目看向了敬翔:
“敕令,以和政郡王耿明為遼東招討使,節制青州及東海海軍五萬兵馬,不日聽令出征。”
“南衙有司,以前唐舊圖籍為輿圖,置遼東道及諸州縣,量才授官,備員足數,為徙民實邊之備。”
劉繼隆話音落下,敬翔恭敬行禮:“臣謹記圣旨……”
在劉繼隆示意下,敬翔便令人前往內閣起草機要詔書,發往三省政事堂補足程序后,繼而下發有道諸司。
此事剛剛辦好,便見趙英走入貞觀殿,對劉繼隆作揖道:
“陛下,張副都護奉交河王令返回洛陽,現已抵達洛陽。”
“此外,太子與交河王及西域諸多官員家眷皆皆在隨行隊伍之中。”
突然得知張淮深令人將西域各官員的家眷送到洛陽,劉繼隆便明白了他的心思。
“看來安西、北庭這兩道也該設立三司了,不過如何安置這些西域的官員倒是個難題。”
劉繼隆將問題拋出,敬翔聞言主動作揖道:“可將在京官員派往遼東、安西、北庭三地任官,以六部九寺中官缺補上。”
京官和邊官調置,這確實是個不錯的辦法,劉繼隆微微頷首,接著吩咐道:
“此事,便由內閣與政事堂三位相公商議,早早擬個章程吧。”
“臣遵旨……”敬翔頷首應下,劉繼隆則看向了趙英:
“催促太子前來貞觀殿,著張副都護先回府中好生休息。”
“臣領旨。”趙英應下后便往外走去,而劉繼隆則是繼續處理著經過內閣整理過后的奏表。
這些奏表都被七名內閣大學士整理過,奏表后還附有七名大學士各自的建議,供劉繼隆自行挑選。
劉繼隆匆匆看了遍奏疏內容,在幾條建議中選擇相對穩妥的一條便可。
看似復雜,但比起劉繼隆自己查閱并決策處理要快上不少。
此前他每天需要用七個時辰的時間來處理奏表,如今只需要四個時辰,節省了大半時間。
這些省下的時間,劉繼隆可以去內廷陪陪封徽、李梅靈或上林苑內散散步,不至于長期坐著以致肥胖。
他得保護好他的身體,為此他鮮少食糕點與大魚大肉,每個月只留宿幾日內廷,其余時間都在貞觀殿休息。
常年保持健康的飲食,故此才能讓他看上去比旁人年輕些。
“兒臣烈求見陛下……”
忽的,殿外傳來了沉悶的青年聲音,劉繼隆頓時放下手中毛筆,起身往外走去。
十年未曾見到自家大郎,他心里自然是有些激動和忐忑的。
激動于久別重逢,忐忑于自己未曾盡到父親陪伴的責任。
待他來到殿門前,黢黑的劉烈頓時出現在他眼前。
縱使十年不曾相見,他卻還是認出了他,忍不住似抱孩童般抱住了劉烈,在原地轉了兩圈。
劉烈本來還在忐忑如何與闊別多年的阿耶交談,卻不想不等他反應過來,便被劉烈抱了起來。
即將及冠的劉烈被這突如其來的舉動嚇得不輕,連忙道:“阿耶!阿耶放某下來!”
“好好好!”劉繼隆爽朗將他放下,看著與自己差不多高的劉烈,高興的抱住他,猛拍道:“壯實了,好好好……”
劉烈此刻滿臉通紅,恨不得找個地縫鉆進去,只是他皮膚被曬的太黑,旁人根本察覺不到他臉紅。
“阿耶,先進去,先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