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相逼,后無退路,又有重利相誘,士兵大多被其說動。
只有少數士兵心中顧忌著民族氣節,不愿投靠草原,被孫懷義直接殺死!
當夜,孫懷義帶兵沖上城墻,殺死了自家守軍,放出早已準備好的信號,草原兵馬見到信號,頓時殺來!
其實當孫懷義放出信號的時候,士兵們便已知道,他們上當了。
可是開弓沒有回頭箭,如今已經反了,他們再沒有后悔的余地。
草原士兵順利殺入大同。
鄧仁帶領萬余殘兵依托城巷抵抗,但大勢已去,局面根本無法挽回。
鄧仁懼死,在抵抗了半天后,于次日天明帶領剩余士兵投降。
卡赫可汗認為,之前使用了諸多計謀都無法騙到鄧仁,這說明鄧仁是一員良將,于是不僅選擇接受鄧仁的投降,還讓投降后的鄧仁在軍中身居要職。
相反,對于貪圖富貴投降的孫懷義,卡赫可汗并不重視。
彼時,宣府派來的一萬五千名援軍才剛剛趕到半路。
京城方面也剛剛收到草原叩關的消息不久。
朝野震動。
隆慶帝意識到自己之前上當了,草原沒有進攻遼東,而是選擇直擊大同。
但他現在沒有追究這個的時間。
大同方向守軍不足,情況非常危急。
隆慶帝下令急召王子騰回援,同時調直隸兵馬,由高志帶領,去救大同。
然而誰也沒想到,大同僅僅十天便被攻破。
這一消息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
卡赫可汗攻破大同后,派遣少量士兵留守,其余大部隊則隨他快速奔襲進攻。
李昊親自制定了進攻京城的路線。
由大同出發,經陽和衛、天成衛,進入北直隸懷來衛,再經八達嶺,攻克居庸關,最后沿關溝直下,直抵京師。
這條路線最大的優勢便在于可以繞過宣府,讓不善攻城的草原兵馬更快的抵達京師。
兵馬一路前進,路上經過的陽和衛和天成衛都沒有太多抵抗能力,被草原兵馬輕松擊破。
在路上,草原大軍正好遇到宣府的援兵。
宣府的一萬五千名援兵無論是從質量還是數量都不是草原大軍的對手,尤其是在野戰中,根本沒有絲毫還手之力。
草原有一名將領,頭戴假面,手使銀槍,異常驍勇,一個回合便沖散敵陣,宣府援兵直接潰敗,被俘虜大半,只剩千余人逃回宣府。
草原兵馬隨后一路猛進,勢如破竹。
五六天后,大雪。
草原兵馬兵臨懷來衛。
此時,草原兵馬距離京城的位置已經非常接近,攻破懷來后,只要再過八達嶺和居庸關便可直抵京城,而八達嶺的守軍不多,因此只有居庸關的防御能力相對出眾。
隆慶帝這次真的慌了。
一夜之間,局勢竟糜爛至此!
京師地區根本沒有多少兵馬,邊軍兵馬來不及召回,王子騰部還在路上,此時若草原打到京師,只怕社稷危矣!
朝中滿朝震動。
有人主戰,有人主和。
亦有人主張南遷洛陽。
程范、崔樞都慌了,也顧不得再爭權奪利,紛紛命人在暗中運送家資。
而相比于程范、崔樞的慌張,郭白更加冷靜。
郭白有著淮陰軍作為后盾,其子郭鑠在方永手下身居要職,因此郭白并不擔心自己的安危。
相反,郭白在這里看到了一個巨大的機會。
滄海揚塵,神州陸沉,青氈飄絮,民族危亡,值此江山社稷垂危之際,他大熙忠良,朝中重臣,難道不應該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于將傾嗎?
比如,召喚一位德行出眾又實力非凡的人進京勤王,挽救大熙社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