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不清楚孟良這樣做的理由,但對于對自己只有好處的計劃,方永沒有拒絕的理由。
和張海誠相比,湖北巡撫華脩那邊的情況更加順利。
華脩和幾個其他的重要官員都答應了回京述職的旨意,其中稍微有一些細節需要磋商,但是基本的意向已經達成。
當地的一些世家大族絕大部分都對湖北的歸順并不反對,少數家族可能是與淮陰軍有著舊怨,或者無法接受方永推行的政策,因此選擇頑抗。
這些人只是少數,沒成什么氣候,方永沒將其放在眼里。
襄陽城的城防同意讓出,襄陽布防圖已經作為誠意,先一步提交了上來。
而正式交接的日期被定為十天后。
偌大的一個城防交接需要時間,方永對此可以理解。
翟遜方面,已經在西安扎下腳跟,剪除了劉湘散布的爪牙。
目前他正在西安附近的山川關隘中布設防線。
當地的情況復雜,地貌多變,很多地方已經和大熙太祖當初記錄的地貌有很大區別了。當地的官員都是一些尸位素餐之輩,對此也并不匯報,官方的地圖還不如焦家私人繪制的地圖精確,這導致最初制定的一些防線布置不能適用,翟遜正在一點點更改。
遼東方面,褚玉麒重病的消息傳播很廣。
但是具體是真是假很難說。
因為褚玉麒不是第一次重病了。
錦衣衛對此正在著重打探。
具體消息還沒打探出來。
沈圖的商社組建的很快。
大部分成員都已經拉攏起來了。
這個時代的商人地位很低,沈圖有著方永背書,很容易就聚攏了各地的許多商業巨賈。
方永的招牌在這一打,這些大商人就算是賠錢也都愿意往里鉆,更別說還能賺錢了,也就只有傳承千年的孔家對此不假辭色了。
好在方永找過孔昭琳后,昭琳往家休書一封,孔家很快也對此做出了回應。
孔家安排了兩個孔家相對有能力的旁系子弟負責此事。
一個叫孔慶霖,一個叫孔慶恪。
二人雖然不是孔家的主脈出身,但也都是有功名的,之前都是大熙的官員。
對于曾經的官員來說,如今負責商業,顯然是一種恥辱。
但是二人沒有別的選擇。
起因是方永接管山東后,孔家和方永合作,方永將孔家把控的根深蒂固的濟州和沂州的兩個縣分給孔家,孔家則主動放棄對山東的控制,辭去大量官職讓給方永。
在這種情況下,孔家內部的官職位置大量減少,很多主脈的血脈和一些族老都沒有官職分配了,更別說他們兩個支脈。
于是二人才被派往負責商社。
雖然聽說這個什么商社十分重要,但是人心中的偏見就像是一座大山,不是那么容易更改的,孔慶霖和孔慶恪二人即便加入到沈圖的商社之后,依然是看不起商社的其他成員。
要知道,商社的其他成員那可都是商業勢力遍布一省之地的大商人,放到外面那也是有頭有臉的人物,可就是這樣的人物給孔慶恪敬茶,孔慶恪也只是拿起來又放下,表面意思了一下,實際一口都沒喝。
那來自山西的喬姓商人臉色難看的坐了回去。
孔慶恪心中同樣不爽。
“呵,一群滿是銅臭的賤商,還學著敬茶,說話都說不利索,把好好的茶葉都給染上銅臭了!若不是看在王爺的面子上,他連意思一下都不做……”
各方的事務上似乎都遇到了一些小問題,但是總體上來說還是穩步進行著的,方永觀察了一些,發現沒什么大的問題之后便順由其發展了。
回到后宮,今天繼續陪黛玉。
吩咐御膳房,中午做粽子。
黛玉在臨摹著一幅字,是先明時期,董其昌做的《觀土木逢霜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