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一到亂世,和尚的數量就會暴增。
其根本原因還不是因為老百姓正常生活太過艱難,已經活不下去了,這才去當和尚,吃齋念佛放焰口,掙上這一份銀錢維持生活。
總不能真的是被佛法感化了吧?
如今住持死了,寺廟被燒了,他們不逃跑,難道拼命?
寺院的僧眾很快被淮陰軍鎮壓,包括一些在寺中居住的香客,俗家弟子,也都被淮陰軍關押起來。
之前放的大火熊熊燃燒,此時正值金秋,天干物燥,又有秋風相助,火勢蔓延的很快。
到了后邊,反倒是淮陰軍指揮著那些和尚進行滅火。
方永早有教誨,僧道該殺殺,但東西是好東西,不能白白破壞了。
那監院和尚是個見風使舵的小人,他見淮陰賊占據了寺院,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因此為了活命,他主動協助淮陰軍鎮壓僧人,大肆追殺那些混入僧眾,藏起來的寺院長老等等。
淮陰軍人數不多,管理這么多的和尚疲于應對,也需要對方這樣的小人幫助,因此也就饒了這監院和尚一命,還對他大義滅親的行為賞賜了不少寺院中的錢財。
說實話,此事原由本是此人引起,如今此人卻又恬不知恥的如此行事,實在可恨。
可惜,這樣的可恨之人往往卻很是快活。
麻七等人占了龍泉寺后,沒有選擇離開,而是就地給后邊部隊傳信,請求來此接應。
這龍泉寺位于千山山上,寺墻深厚,易守難攻,如果不是監院和尚主動開門,他們不可能這么容易就將這么龐大的寺院拿下,如今他們占據了這里,完全可以據天險之利抵御追兵。
這龍泉寺中積蓄了無數糧米,都是上好的小米高粱,白面玉米,金銀財寶無數,足夠數千人一年所需,根本不用發愁。
此地距離淮陰軍的大部隊不遠,消息傳回去用不了幾天就會有人過來接應,屆時他們便完成了任務。
很快,麻七吩咐那些投降的和尚們鞏固寺廟院墻,堆砌院門,增加防御工事。
然后在后山伐木,搬運山石,作為防守之用。
如此過了一天半,祖家追兵追了過來。
那追兵到了此地,自然要詢問附近的鎮民麻七等人的蹤跡,那鎮民有的說不知,有的說好像在鎮外見過。
有幾個和尚是從山上跑下來的,見這此幕,趕忙將龍泉寺被占的事情說了。
那祖家的追兵一聽,基本猜出是他們追的那波人,于是趕忙命和尚帶他們上山。
麻七早已久等多時,在那山上路口的各個險要之地都布下了陷阱伏兵。
那祖家追兵本就長途跋涉,體力不比之前逃到這的淮陰軍強多少,上山更是個體力活,走到一半,就已經體力不支,很是勞累。
此時淮陰軍趁機殺出,在那些上山的險要路口推下滾木巨石,祖家追兵如何能擋?
如此幾輪下去,還沒見到寺院大門,祖家追兵就死傷了好幾十人。
而且死人還在其次,關鍵是士氣受損嚴重,最終好不容易走到了寺院門口,那大門早已被麻七嚴防死守,追兵試著進攻了一下,根本打不進去,無奈只能暫且退兵。
如此又過了兩日,祖家的追兵后續不斷趕來,人數更多了些,于是再次上山進攻。
然而,祖家人數雖多,淮陰軍卻也有防守的優勢,而且淮陰軍驅趕那些和尚協助防守,祖家一時半會根本打不進去。
時間流逝,一連過了數日,祖家趕來的追兵越來越多,已經有了四五千人,但依舊無法攻破寺院。
由于人數差距,淮陰軍的抵抗變得有些艱難,但斗志絲毫不減。
麻七在夜間命手下帶上寺院的錢財,前往賄賂祖家追兵的將領。
那些將領有的是祖家的死忠,賄賂不動,但也有的只是普通的軍官。
他們打生打死,手下弟兄死傷無數,為了什么?
收下了錢后,一些將領開始出工不出力。
麻七壓力大減。
不久后,淮陰軍的支援趕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