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長安:
妙華和尚雙手合十,臉上浮現出慈悲與無奈交織的神情:施主誤會了,貧僧并非一開始就施以懲戒,而是給了他們自贖的機會。
陳長安掃了眼奄奄一息的老陸和那幾具干尸,譏諷道:哦?那他們是不是還得謝謝你?
那倒不必。妙華和尚搖頭,語氣平和得仿佛在談論今日的天氣。他緩步走到那具因貪念而死的女尸旁,輕聲道:這位女施主,貧僧讓她在家人性命與自己之間選擇。她明明已經選了保全家人,卻還苦苦哀求貧僧寬恕。
他嘆息一聲,眼中閃過一絲憐憫:《金剛經》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她既已做出選擇,卻又執著于兩全,此乃貪中之貪。佛說貪為五毒之首,讓她在極樂中解脫,反而是慈悲。
陳長安聽得眉頭直皺——這和尚竟能將歪理說得如此冠冕堂皇!
妙華又走到第二具干尸前:這位癡心向佛的施主,貧僧讓他自斷雙手,斬斷塵緣,便可入門修行。他卻退縮了。和尚搖頭,《維摩詰經》有言:欲得凈土,當凈其心。他連雙手都放不下,又如何放下我執?這般癡愚,只會讓他在輪回中沉淪更久。貧僧送他往生,實則是助他解脫。
最后,他來到老陸身旁,枯瘦的手指輕輕拂過老陸滿是皺紋的臉:至于這位施主......貧僧為平息他的嗔怒,以蓮火焚他,告訴他若能忍受一炷香不出一聲,便放他離去。若慘叫一聲,便減壽一年。
妙華的眼神忽然變得深邃:《大智度論》說:嗔恚之害,能破諸善法。他若能忍得一時之怒,本可全身而退。可惜......和尚遺憾地搖頭,他連喊了三十七聲。
陳長安聽得心頭火起——這和尚設下的所謂自贖,根本就是必死之局!
好一個自贖!陳長安冷笑,你讓他們選的,哪一條不是死路?
妙華和尚卻依舊平靜:生死本是虛妄。貧僧不過是讓他們明白,一念之差,便是苦海無邊。
陳長安笑了:那我呢?你是不是也給我準備了一個自贖的機會?
妙華和尚微微頷首,臉上竟浮現出一絲贊賞:施主果然一點就通,比這些庸人強了無數倍。
他雙手合十,語氣平和,卻透著不容拒絕的意味:既然施主騙我,是想以學識欺我,我們不妨便比一比。
陳長安聞言,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意:哦?那我倒要聽聽,你準備怎么個比法?
妙華和尚雙手合十,寶相莊嚴:《維摩詰經》有云:以智慧劍,破煩惱賊。施主既以妄語欺我,便是種下愚癡之因。今日這場辯難,便是要斬斷這愚癡之根。
他緩步走向廟堂中央,袈裟無風自動:佛門講求以正見破邪見。若施主能問倒貧僧,說明施主確有真才實學,先前妄語不過是權巧方便。若貧僧僥幸勝出……
和尚沒有繼續說下去,只是意味深長地看了眼地上的干尸。月光透過破敗的屋頂,在他臉上投下斑駁的陰影。
……
(第三更,這章有點難寫,晚了點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