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將軍叫了起來。】
【或者說。】
【那朝中的將軍全都興奮不已。】
【雖然這來自他國傳教者的褻瀆想法,讓他們感覺很是惱火,可是能夠再次對外征戰,又怎么可能有武將不激動呢?!】
【“而且。”】
【“最關鍵是。”】
【“這次的對手。”】
【“不再是旁邊那些弱小的國家。”】
【“不再是隨便派一支騎兵就會投降的國家。”】
【“有能力進行遠征、敢打我們煜國的主意、這樣的國家應該會很強吧?”】
【這些將軍在心中這樣想著。】
【現在。】
【他們所統率的軍隊。】
【想要進行旗鼓相當的戰斗。】
【那就只能夠在軍演中自己人跟自己人打!】
【但這畢竟是軍演,是不會見血的,跟真正的戰爭,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
【“而且。”】
【“我們軍中都加入了新職位。”】
【“那戰斗力比之前還要強大。”】
【“若是能夠出現一個同樣強大的國家,讓我們能夠有地方試試刀。”】
【“那就再好不過了!”】
【將軍們期待著。】
【他們的目光看向陳懷信。】
【但陳懷信沒有理會他們。】
【他依然在看著刑部尚書,聽著那沒有詳細寫在奏折里的報告。】
【“根據那天主教的傳教者所說。”】
【“羅馬在他們那塊地方。”】
【“現在已經是戰無不勝了。”】
【“許多國家都向他們俯首稱臣。”】
【“那所占據的領土面積……似乎比我們煜國還要大。”】
【刑部尚書這樣說道。】
【他其實是不想相信,那傳教者說的這番話的。】
【因為被關押在大理寺中,他為了活命,自然是不斷夸大,自己國家的強大,以讓他們心生顧慮,不敢對他下殺手。】
【但是。】
【刑部尚書轉念一想。】
【若是真的有國家,能夠對萬里之外的國家進行遠征,那說它強大……似乎也沒有問題。】
【就連他們煜國,現在都還沒有發動過,真正意義上的遠征,這樣來算的話,那羅馬說不定……真有可能比他們強大!】
【刑部尚書的臉上滿是擔憂。】
【就連那些將軍們也冷靜了下來。】
【他們自然聽得出來。】
【那羅馬會是多強大。】
【他們雖然想要與強國交手,可若是會帶來巨大損失,那就糟糕了!】
【“若真是如此。”】
【“那羅馬的遠征軍出現了的話。”】
【“恐怕需要我們合力狙擊才行!”】
【有穩重的將軍這樣說道。】
【在不清楚對方實力之前、在猜測對方可能會很強大之前。】
【這樣的應對方法絕對是最合適的!】
【其他將軍本也想點點頭。】
【但陳懷信卻笑了笑,道:“怎么諸位將軍,忽然如此的不自信呢,被那傳教者口中的羅馬嚇到了?”】
【“畢竟是能遠征的國家,畢竟是戰無不勝的軍隊,吾等自然要小心一點,”有將軍回答道。】
【然而。】
【陳懷信卻搖頭說道:“遠征?我煜國難道現在不也是在遠征?跟著那西行的和尚,不斷占據城池的騎兵,稱呼他們為遠征軍,也沒問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