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平十四年,十二月。】
【首輔去世。】
【這位從冤句縣外的村子開始。】
【就一直追隨著陳懷信的老臣。】
【終究是。】
【沒能挺過這個冬日。】
【霎時。】
【朝野震動。】
【舉國哀悼。】
【陳懷信賜謚號文正。】
【并親自參與其葬禮。】
【其身被葬于帝陵旁。】
【“父親曾言。”】
【“希望能夠一直看著,煜國江山社稷日益昌盛。”】
【“如今能葬于帝陵旁,也算是了卻了他的心愿。”】
【“草民,謝陛下隆恩。”】
【首輔的兒子對著陳懷信說道。】
【他并沒有任何官身,也因為讀書不成,便一直被首輔要求,在家中安分守己,耕作度日平靜生活。】
【他也一直聽從著自己父親的囑咐,直到今日才離開家鄉,出現在長安城,代父親拜謝陛下與生前的同僚。】
【陳懷信臉色平靜,安撫其幾句,等離開之后,才長嘆了口氣。】
【“難怪古今帝王都想要長生。”】
【“這歲月之侵蝕。”】
【“這時光之無情。”】
【“真是……唉。”】
【陳懷信搖著頭。】
【朝中眾臣的情緒也都低沉著。】
【這些年來。】
【倒也不是沒有臣子去世。】
【甚至還有將領死在戰場之中。】
【但是。】
【像是首輔這種身份地位的、與他們從冤句縣外開始、便追隨著陳懷信的老臣的去世、還是讓他們感到濃濃的悲傷。】
【即便是那些歸降的臣子,此刻也都忍不住嘆息。】
【“其家人一直在老家生活?”】
【“除了其夫人陪伴在長安城外,其余子孫家眷,全都在老家鮮少離開。”】
【“讓當地官府平日多照料一二吧。”】
【陳懷信看向了次輔。】
【或者說。】
【自從老首輔去世后,他便是新的首輔。】
【這也是老首輔所推舉、并且培養了許久的人。】
【新首輔點了點頭。】
【哪怕眾臣都知道,這樣的安排,可能會讓老首輔家人在當地的地位超然,但從老首輔家人平日的表現來看,他們也值得被這樣優待。】
【等到老首輔的事情漸漸平復后。】
【新首輔也匯報著這段時間之事。】
【“對于教育改革的準備。”】
【“首輔大人已經做好了。”】
【“無論是書籍。”】
【“還是教書先生。”】
【“只需要個三五年便能安排妥當。”】
【新首輔開口說道。】
【這是老首輔生前親自操勞的最后一件事。】
【至于其他的,比如西南地區本地高產作物的種植,比如草原生產建設軍隊的家屬安排,比如佛道兩教的交流等等,這些已經早早的就被轉移到新首輔手中了。】
【也許是因為老首輔已經感覺到,自己已經時日無多了,所以才會如此果斷的,便將自己的權力交給后繼者。】
【絲毫沒有那種人越老,越臨近死亡,就越抓緊權力的想法。】
【這也讓煜國的運轉,沒有受到多少影響。】
【“或許。”】
【“老首輔并不想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