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便立刻打算勸住陛下!】
【然而。】
【還沒等他說話。】
【他又忽然記起。】
【老首輔所給他留了一本冊子。】
【那上面有著很多關于老首輔的想法,以及陛下對于某些事情的打算。】
【而這其中。】
【就有一條鞭法!】
【“其實。”】
【“在最開始的時候。”】
【“陛下所想要實施的并非是一條鞭法。”】
【“他似乎是有著更為合適的稅收之法。”】
【“只不過。”】
【“那暫時不適合罷了!”】
【這是老首輔冊子上所寫的內容。】
【而那最后的注語,則是告訴他,若是陛下打算變革一條鞭法,那直接配合陛下就好了。】
【“因為陛下等待了那么久,必然是做好全面準備,不會影響江山穩定的!”】
【老首輔的話語浮現在他的腦海中。】
【他收回了勸說之語,反而詢問起陳懷信,是打算如何進行變革。】
【這反而讓陳懷信有些詫異了。】
【“還以為需要跟他多說幾句。”】
【“沒想到。”】
【“他居然不像性格那樣保守?”】
【陳懷信只是想了一下,便將不解拋卻腦后。】
【畢竟。】
【那變革之法才是更重要的!】
【“雖然說。”】
【“如今的一條鞭法。”】
【“依然能夠發揮出不小的作用。”】
【“但一些負面影響已經開始滋生了。”】
【陳懷信語氣很是淡然。】
【他很清楚。】
【在一條鞭法實施的前幾年,能夠達到這個政策的最好效果。】
【但越是往后,它的弊端就會因為無法掩蓋,而開始冒出來。】
【“因為。”】
【“它所承接的是前承時期的兩稅法。”】
【“它是為了能整理封建政權的財政。”】
【“它更多的屬于是改良主義的政策。”】
【陳懷信自然能夠知曉,這一條鞭法更深層次的含義。】
【這種屬于改良性質的政策,自然難以完全的清除,那兩稅法所存在的弊端。】
【就像是那存在的,雜役之害的問題,它并不是因為一條鞭法而消失了,只是因為煜國的強盛,而不敢再次冒頭!】
【前期能夠如此見效,能夠發揮出那么大的作用。】
【不僅是因為它屬于新政策,當地的官府官僚,全都只敢小心翼翼的執行,也是因為煜國現在的管控力度,還是能夠影響到全國的。】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尤其是現在這時候,百姓與官府都已經熟悉,一條鞭法的實施與作用了。】
【再繼續實施下去,雖然依舊比前承的兩稅法要優秀,可是既然能夠通過更換新的方法,來達到更好的效果,那又為何要因為‘穩定’、‘熟悉’等因素,而忽略那其中的弊端呢?!】
【“至于最開始。”】
【“沒有實施攤丁入畝。”】
【“也是因為承接它的一條鞭法沒有出現。”】
【“從兩稅法直接變成攤丁入畝。”】
【“這只會帶給煜國更大的麻煩。”】
【陳懷信便是因為這個顧慮,才會將其給暫時壓下。】
【而現在。】
【在查看了戶部的數據后。】
【在分析了內閣的信息后。】
【他覺得那所等待的時機已經到了!】
【“攤丁入畝。”】
【“也就是丁地合一。”】
【“若是簡單來解釋。”】
【“便是查清楚各處地畝有多少,然后按照畝均來分攤稅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