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
【在陳懷信看來。】
【這件事或許會受到極大的阻力。】
【因為前承的寶鈔之災。】
【可是他們起家的關鍵!】
【在場的眾臣之中,經歷過那件事的,雖然有不少已經逝世,但依然還有不少,活躍在這朝堂之中。】
【“所以。”】
【“在聽到這件事后。”】
【“他們應該會非常反對。”】
【“當初前承的災難、可沒人想要看到、發生在我煜國之中!”】
【這是陳懷信最開始的想法。】
【他都想好了該如何解釋了。】
【然而。】
【讓他沒有想到。】
【當他提出這個想法后。】
【群臣居然都是支持的!】
【“因為陛下對于這件事,已經準備了許久。”】
【“暴承的前車之鑒,絕不會發生在我煜國!”】
【“所以這改革貨幣,對我大煜來說,應當只會是好事。”】
【“又為何要反對呢?!”】
【這是眾臣所說的理由。】
【但是。】
【這番話語。】
【非但沒有讓陳懷信松口氣。】
【反而讓他的眉頭微微皺起。】
【因為。】
【他感覺。】
【許多臣子對他已經有一種盲目的崇拜了!】
【就連性格穩重的新首輔,都沒有再在這件事上,提出反對的意見!】
【“這種個人崇拜。”】
【“這種盲目遵從。”】
【“可是非常恐怖的!”】
【“雖然它能讓權力高度集中,會讓煜國的運轉變得更高效!”】
【“但也可能會導致獨斷專行,增加重大失誤與損失的風險!”】
【陳懷信在心中想道。】
【哪怕。】
【他的確掌握有大量的知識。】
【可在許多事情上,依然需要跟內閣、跟六部進行商量!】
【因為知識只是知識,若是不能符合當前實際,只會造成更壞的結果!】
【“而且。”】
【“作為被崇拜的我。”】
【“也會被他們神化。”】
【“最后變成沒有缺點的神!”】
【“這問題……將會更嚴重!”】
【陳懷信眉頭緊鎖。】
【從之前有新首輔提議,是否將他的事跡寫到教科書上,就已經讓他感到這種苗頭了,而現在這已經愈演愈烈!】
【可是個人崇拜這種事情,卻并不是那么容易消除的,哪怕是百年之后,那種影響都可能會存在!】
【想到這里。】
【陳懷信想要退位的打算,變得更加的強烈。】
【哪怕這并不能削弱影響,但至少可以讓它不再加劇!】
【然后再增加他人的宣傳力度,讓百姓知曉那些為煜國做出巨大貢獻之人,其事跡究竟多么輝煌,如此也能轉移一些注意力!】
【“如此看來。”】
【“先前所想的,五十大影響人物,也可以提上議程了。”】
【“不過這件事,感覺交由太子來做,或許會更加適合。”】
【“交給……”】
【“那上位后的他!”】
……
【靖平二十七年,十二月。】
【關于貨幣改革之事。】
【通過報紙傳到民間。】
【頓時。】
【許多城池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