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曉朝廷準備推出紙幣,來取代如今的白銀交易方式!】
【對于商人來說,他們既期待,又擔心。】
【“因為。”】
【“現在的貿易。”】
【“攜帶大量白銀的確非常不便。”】
【“若是換成紙幣自然方便許多。”】
【“但是……”】
【“這會不會導致前承時期,寶鈔不值錢的災難,發生在我煜國?”】
【商人們憂心忡忡。】
【哪怕他們都知道。】
【朝廷沒必要通過這方法來圈他們的錢。】
【因為如果朝廷真的想要,只要稍微透露風聲,就有大量商人,愿意獻上全部身家!】
【那商會里的商人們,不正是通過這方式,獲得了一定的政治權利,讓他們現在生活得比之前還要滋潤?】
【而相比于商人。】
【百姓的接受程度反而更高!】
【甚至都沒多少反對的聲音!】
【而當陳懷信知曉此事后,他的第一反應則是困惑,第二反應則是想著,那個人崇拜不會也在民間盛行了吧?】
【“若是這樣。”】
【“那帶來的隱患。”】
【“可是比朝堂還要嚴重!”】
【陳懷信直接下令吩咐戶部前去調查。】
【然后。】
【那所得到的結果。】
【卻讓他有些驚愕。】
【“百姓并非是因為個人崇拜,而開始盲目接受朝廷的政策。”】
【“只是因為當初那經歷過前承的老人,很多都已經逝世了。”】
【“而如今民間的百姓,很多都沒經歷過,前承寶鈔的災難。”】
【“頂多就是聽長輩說過而已!”】
【陳懷信看著那調查結果,頓時感到恍然大悟。】
【如今。】
【已經是靖平二十七年了!】
【大煜建國有二十七年了!】
【對于他們這些權貴來說,活到六七十歲,并非是什么罕見之事,但是對于百姓來說,二十七年的時間,并非那么容易熬過去!】
【而能夠接受報紙,有著閱讀報紙習慣的,大多都是在煜國建國后出生的!】
【他們或多或少,聽過前承的事情,可也僅僅是聽過而已!】
【至于那前承寶鈔,在他們看來,更是跟故事沒什么兩樣!】
【商人會擔憂,是因為他們跟錢打交道,對這方面會很敏感。】
【但在百姓看來,煜國跟前承完全不一樣,他們對于朝廷的信任,煜國積攢下來的公信力,足以讓他們相信,煜國的紙幣跟前承的寶鈔,絕對不是一回事!】
【“所以。”】
【“百姓才會如此容易。”】
【“就接受了貨幣改革。”】
【“我們……”】
【“絕不能辜負了他們!”】
【陳懷信深深吸了口氣。】
【百姓的這番信任。】
【讓他感受到了壓力,也感到了欣喜!】
【他依然按部就班的,在朝廷的報紙上解釋著,這次的貨幣改革,其詳細與完整的保障,以證明煜國的紙幣,絕對不會變得跟前承一樣不值錢!】
【“無論百姓能否看懂,該有的態度絕不能少!”】
【這是陳懷信的想法。】
【而這一番流程下去。】
【商人也不再擔憂貨幣改革,反而更加期待它的到來。】
【至于百姓。】
【他們一如既往的相信的朝廷。】
【他們相信國家是不會欺騙他們的!】
……
金鑾殿中。
那在爭論著的官員們。
忽然全都安靜了下來。
“本來。”
“吾等還以為。”
“煜國的貨幣改革應該會引起民間動蕩。”
“沒想到……居然如此簡單的就推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