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是東南亞小國,依然處在內亂之中,恐怕他們真要考慮,放緩西域鐵路的建設了。】
【而陳懷信聽到這匯報后,也知曉那些煜國的商人,應該是抵達非洲大陸。】
【雖然他也知道,非洲大陸其實也很不錯,但由于實在是太遠了,現在煜國根本騰不出手,也沒有那么多精力,對那片大陸進行管控。】
【“只能。”】
【“將其留給后代。”】
【“讓他們采取針對印度的方法,來處理那片大陸的國家吧。”】
……
【靖平三十二年,十月。】
【佛道兩教都發生了大事。】
【心空大師于早晨離開人間。】
【道教領頭人在知曉此事后。】
【他先是大笑幾聲,說著在壽命上面,貧道贏了你這個禿驢,然后在傍晚時分,也被發現于睡夢中帶笑著逝世。】
【同一天、爭了一輩子的、兩個宗教的領頭人、先后離開了人世間。】
【這讓兩教教徒悲傷的同時,也讓更多人感覺到,那曾經的時代逐漸落幕了。】
【而接任的兩位繼承者,先是向朝廷表示,會像曾經那般,遵守煜國律法、遵守宗教之法,然后才去處理兩人的后事。】
【陳懷信讓人給佛道兩教送去奠儀,并表彰了兩人所做的貢獻。】
【“雖然。”】
【“他們都是為了宗教。”】
【“能有著更好的發展。”】
【“但他們所做的事情。”】
【“不僅是讓大煜受益了,也會讓百姓所銘記!”】
【陳懷信很是感慨。】
【不管怎么說。】
【若非是佛道兩教的競爭。】
【煜國想要發現新大陸、想要抵達印度、想要獲得大量信息、恐怕都沒那么容易,至于如今的小說市場,也是被這兩教給帶得興盛起來的!】
【那百姓的娛樂方式,那百姓的精神文化,也因為他們而變得更加充實!】
【“或許。”】
【“千年之后。”】
【“煜國會不復存在。”】
【“但他們所留下的文化瑰寶,將會成為我們民族的印跡!”】
……
【靖平三十三年,四月。】
【陳懷信分封眾皇子。】
【如今。】
【這些皇子里。】
【年齡最大也有二十五歲了。】
【對于大哥很是佩服的他們,自然不會對那皇位有什么想法。】
【而被分封到較為遙遠的地方,他們心中倒也沒有多少怨念。】
【“因為。”】
【“這是父皇早就決定好了的。”】
【“要么是留在煜國、當一名不會有實權的逍遙王爺。”】
【“要么是離開煜國、去管理當地治理當地統治當地。”】
【“相比于前者……后者無疑更適合我們!”】
【這些皇子們大多沒有享樂的念頭,他們都是聽著陳懷信的故事長大的,也都知曉父皇為了探索世界,為了讓煜國長治久安,都做了些什么事情。】
【并且。】
【由于煜國的不斷開拓。】
【煜商的足跡也抵達了大部分地方。】
【再加上那蒸汽火車、汽車的誕生。】
【這讓他們知道,就算是遠離煜國,可也不是沒有回來的機會,也不是再也無法享受到,只有煜國才有的東西!】
【“而且。”】
【“若是那飛行物能夠研究出來。”】
【“以后我們想要回到長安、將會是更加的簡單!”】
【眾皇子都很清楚。】
【姬長兮一直在研究著可以操控的飛行物。】
【他們不知道這大概要多久才能夠造出來。】
【但是。】
【他們已然包含期待!】
【“那么。”】
【“在此之前。”】
【“我們就像是父皇一樣,管理好自己的封地。”】
【“然后不斷的開拓,讓我煜國能夠延綿萬世!”】
……
金鑾殿中。
看著那推演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