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
【對于大部分人來說。】
【他們情緒還很穩定。】
【因為。】
【陳懷信還在!】
【他是絕對不會放任太子亂來的!】
【這是很多人心中的想法。】
【只不過。】
【當太子拿著新的政策,想要詢問陳懷信的答案時。】
【陳懷信卻將他趕出去,讓他自己去思考該怎么做!】
【“兒時的你。”】
【“都能夠自己領悟。”】
【“如何與百姓相處。”】
【“現在如果你還事事問我,那你不如將位置給別人算了。”】
【陳懷信的語氣很不客氣。】
【他很清楚。】
【若是他繼續干涉朝政。】
【若是他繼續指手畫腳。】
【那太子這個皇帝、只會成為一個笑話!】
【那太子要推行的政策、恐怕難以實施!】
【所有人都會看著他的反應!所有人都會等著他的點頭!】
【“若是這樣。”】
【“這個提前傳位。”】
【“又有什么意義?!”】
【陳懷信如今已經六十一歲了,對于這種事情自然很是了然。】
【不過在太子訕訕笑著想要離開時,他還是開口說了一番話。】
【“但無論你要做什么。”】
【“千萬。”】
【“不要辜負百姓!”】
【“他們才是我大煜的真正基石!”】
……
【太寧元年,九月。】
【執政后的太子。】
【他依然保持著自己父皇的很多政策。】
【像是西征歐洲大陸。】
【像是建設西域鐵路。】
【被陳懷信教導多年。】
【他很清楚這種事情,雖然是需要花費大量的錢財,但其意義有多重要!】
【而當印度的消息再次傳來,他按照當初父皇的囑托,保持對它的方針!】
【至于民間。】
【他則是改善了一些政策。】
【在促進商業發展的同時,也讓百姓能夠生活更好。】
【而對于那些前往了封地的皇弟,他也會送去不少的扶持與幫助。】
【“無論以后。”】
【“這些封地與朝廷關系如何。”】
【“至少那肉也是爛在鍋里的!”】
【這是陳懷信當初的想法,也是太子現在的心中所想。】
【他不怕這些封地的發展,會不會超越煜國本土,或者說,如果真的是這樣,那他應該會更加高興。】
【至于未來的皇位,會不會被其奪走?】
【“掌握著本土如此龐大的資源,都發展不過那些偏遠的封地,被奪走也是自己活該!”】
【太子對于這方面,還是很看得開的。】
【他有著跟父皇一樣的自信,也有著跟父皇一樣的胸懷。】
【而等到新一輪的全國運動會開始時。】
【他也像是當初的陳懷信一樣,親自參加著那開幕式,親自為那些取得成績的運動員頒獎,也親自出席了閉幕儀式!】
【在百姓看來。】
【沒能在運動會決賽現場,看到陳懷信的出現,多多少少會有些遺憾。】
【但是太子的親自出現,還是讓他們感到興奮,那歡呼聲也很是響亮。】
【而對于陳懷信來說。】
【自從傳位太子之后。】
【他就真的沒有再理會過朝政之事了。】
【他每天除了跟姬長薇聊聊天,或者是幫女兒研究下東西,亦或是逗一逗孫子之外,其他的時候,都是在認真的寫著書。】
【或者說。】
【記錄著腦海中的思想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