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孫子。”】
【“你就不打算培養一下他嗎?”】
【“反正你現在時間挺多的呀。”】
【姬長薇看著孫子與孫女,正在花園里玩耍時,她轉頭看向了陳懷信。】
【太子妃是在太子十八歲那年定下來的,在太子二十歲時,太子妃有孕,一年后便生了一對龍鳳胎。】
【如今這對九歲的孫子孫女,其實已經很是懂事了,但是在他們面前,還是很喜歡撒歡。】
【而陳懷信放下手中的筆,看了一眼那孫子孫女,語氣平淡的說道:“這種事情還是交由他們的父親來做吧,我們安享晚年就好了。”】
【他當然可以培養孫子,但是在他看來,這種事情是父子增進感情的好方法,就像是當初他培養太子一樣。】
【姬長薇也沒有再說些什么,自從自己的兒子登基后,她每天都過得很是開心,當然,她依然跟當初那樣,不去在意朝堂上的事情。】
【“從亡國女帝到現在,我的選擇果然沒有錯!”】
【姬長薇笑著。】
【陳懷信低頭。】
【他繼續記錄著腦海中的知識。】
【他現在的時間看起來挺多的。】
【“但是。”】
【“也沒有多少了啊。”】
……
【太寧二年,三月。】
【在太子的有意推進下。】
【煜國的風氣變得比之前要寬松許多。】
【當然。】
【這種寬松。】
【并非是肆無忌憚的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而是在律法允許的范圍內、百姓所受到的拘束幾乎等于沒有。】
【再加上太子相對而言較為寬容,所推行的政策基本都很溫和。】
【那民間的文化、那民間的娛樂、也在這一時段爆發式的增長。】
【“除此之外。”】
【“商稅的增長也在穩步提升。”】
【“當初太上皇所選擇的太子、果然是大煜最合適的繼承人!”】
【許多臣子對于如今的陛下,已經是非常滿意了。】
【而對于陳懷信來說,他倒是不在意太子,是如何執政與推行制度的,每個人的風格都不一樣,只要太子不辜負百姓,那就不用過于擔心。】
【他所記錄的第一本書,已經算是完成了,他直接找尋到合適的人,來將其發行與推行出去。】
【“有些事情就要直接去做。”】
【“不然。”】
【“等到我逝世后再發行的話。”】
【“恐怕發不了幾本。”】
【“就要被禁止了吧。”】
【陳懷信很清楚,如果發行這書的人不是他,如果不是他還在世的話,那這本書基本不可能發得出去。】
【隨后。】
【他去找尋了一下女兒。】
【發現女兒依然在研究著、姬長兮所研究的動力裝置后。】
【他便返回家中,繼續著第二本書的記錄。】
【“趁著還能寫。”】
【“就……”】
【“再多寫一點吧。”】
……
【太寧二年,四月。】
【陳懷信所發行的書。】
【無論是在朝堂。】
【還是在那民間。】
【都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而且。】
【由于作者的緣故。】
【這書一經面世便遭到哄搶。】
【但那其中的內容。】
【卻讓很多人不知道該說些什么。】
【“或者說。”】
【“臣子與百姓。”】
【“都不敢隨意發表意見吧。”】
【太子自然也看了自己父皇的書籍。】
【對于那其中的內容,就連他都感覺有些激進,更別說是那經過二十年的宣傳,依然還保留有傳統想法的百姓了!】
【不過。】
【也正因為這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