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說一定能夠位高權重,至少會有一定的身份地位。”】
【姬長兮看著陳懷信,一字一句的說道。】
【不過。】
【她的心中。】
【還是有幾分無奈的。】
【因為建立新國家,代表承國真的要成為歷史了。】
【哪怕她早就做好了心理準備,可還是有些難受。】
【“但是。”】
【“不管怎么說。”】
【“小姑和皇姐妹都還活著。”】
【“這已經是最好的結局了。”】
【姬長兮想著好消息。】
【雖然長安城被攻破。】
【雖然承國就此覆滅。】
【但由于她的原因,無論是姬清珞,還是姬長寧等人,都被留了一條活口,并沒有讓她們像是世家門閥一樣,死在那屠刀之下。】
【當然。】
【也有些人擔心。】
【承國皇室尚存。】
【會不會給未來的國家埋下隱患。】
【但陳懷信的回答,直接讓這些人沉默了。】
【“你們覺得。”】
【“有多少人會為了承國而造反?”】
【“他們難道還想要吃,在承國時期花費一千寶鈔,才能買的炊餅嗎?”】
【這番話語。】
【讓姬長兮都無言以對。】
【不過。】
【最重要的。】
【還是陳懷信所說的。】
【“只要能夠讓百姓過上好日子,那誰都不可能讓他們造反,而若是讓他們過得連在承國時期都不如,那他們造反也是我們活該!”】
【最后。】
【關于承國皇室之事。】
【就再沒有被提起過。】
【但建國之事,還是讓陳懷信,感到很是頭疼!】
【“如果可以。”】
【“我更想建立起沒有皇帝的國家。”】
【“但是放在如今的時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眾臣無法接受,百姓無法接受,所有人都會認為,提出這種想法之人,就是徹頭徹尾的瘋子!”】
【陳懷信很清楚,飯要一口一口來吃,路要一步一步來走。】
【所以哪怕他不怎么喜歡,可也明白只有帝制,才適合這個時代!】
【不僅是帝制能夠讓百姓接受,也是帝制能夠發揮出最大的優勢!】
【“帝制。”】
【“這是唯一的選擇。”】
【“也不需要去糾結。”】
【“但是……”】
【“又該如何處理道教之事呢?!”】
【陳懷信所頭疼的便是如此。】
【他腦海中的知識,有著不少跟宗教有關的,很清楚宗教得到國家的扶持后,最后會發展成怎樣的龐然大物!】
【“而且。”】
【“這已經不是扶持那么簡單。”】
【“它甚至可以稱之為國教了!”】
【陳懷信深深呼了口氣。】
【巨鹿縣的道教,在造反的前期,在組建黃巾軍之時,在推翻承國的戰場上,都出了很大一份力,或者干脆說,若非是巨鹿道教的幫助,陳懷信根本不可能,那么迅速就拉起一支隊伍!】
【并且。】
【他現在的身份。】
【可是道教天師!】
【黃巾軍的身上,也被印刻下了,濃濃的道教的影子!】
【“可以說。”】
【“這次的造反。”】
【“無論是誰都不可能忽略道教。”】
【“讓它成為國教,乃至是以道教為基準立國,讓中原成為道教之國,都是能夠說得過去,乃至是被百姓接受之事!”】
【“可是。”】
【“以宗教為主體的國家……”】
【“這真的好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