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被他們清除。】
【“現在。”】
【“就是建立起我們的國家了!”】
【黃巾將士期待不已。】
【而也就在這個時候。】
【陳懷信找上了道觀主,跟他商議起……道教之事!】
【“先生是想要問詢,建國后的道教安排吧。”】
【道觀主并非傻子,自然能夠猜得到,陳懷信為何而來。】
【而他則是用上了,在造反之初,他們對陳懷信的稱呼。】
【“對。”】
【陳懷信也沒有繞彎子。】
【“我最開始是想著,將道教立為國教。”】
【“如此一來,道教必然香火旺盛,弟子數不勝數。”】
【“可是那所帶來的問題,也會成為新國家的隱患。”】
【如果說。】
【道教成為國教。】
【而且還是有著從龍之功的國教。】
【那在這個國家中,幾乎可以說是唯一的宗教了!】
【至于其他的,像是佛教,沒有被趕盡殺絕,都算是道教仁慈了!】
【“宗教一家獨大。”】
【“那絕對不是什么好事!”】
【“哪怕在最開始的時候。”】
【“我們還能夠管制它、還能夠管控它。”】
【“可只要開國的那一批人逝世,那它的發展將會無人能夠制約!”】
【陳懷信其實也知道,可以等國家強盛后,再出手削弱道教的力量,無需在建國之前考慮,只是這種像是事后算賬的事情,他并不太想做。】
【因為他跟道觀主的關系非常好。】
【他不想在未來讓兩人反目成仇!】
【“所以。”】
【“先將這事處理好。”】
【“再考慮建國之事!”】
【陳懷信的目光看向道觀主。】
【道觀主也不是什么傻子,也能夠想清楚若是道教成為國家,會發展成為怎樣的龐然大物。】
【甚至。】
【說得極端一點。】
【若是未來有皇帝孱弱,有皇帝能力不足。】
【“那道教甚至有竊國的可能!”】
【“亦或者。”】
【“也不需要直接的竊國。”】
【“只需要讓皇帝的權威,在他們道教之下。”】
【“那他們將會以宗教之身,統率中原王朝!”】
【這是以前從未發生過的事情,但未來卻是有可能出現的!】
【面對那至高無上的權利,又能有多少人會完全不心動呢?!】
【“我們無法預知未來,只能夠盡量消除這種隱患!”】
【這也是陳懷信前來與道觀主討論的原因!】
【而讓陳懷信沒有想到的是,他這話里話外透露著,減弱道教權勢的意思,并沒有引起道觀主的任何不滿。】
【他只是看著陳懷信,詢問著陳懷信,在建立起新國家后,會對百姓如何,會采取什么辦法,讓百姓過上好日子。】
【而這也讓陳懷信明白,相比于道教的權勢,道觀主更看重的是百姓!】
【“不然。”】
【“他也不會逃離到巨鹿縣。”】
【“也不會那樣的醫治與幫助百姓了!”】
【陳懷信有些感慨。】
【當他一一回答后。】
【道觀主或是點頭,或是沉思,兩人的聊天持續到了深夜。】
【到最后。】
【兩人的話題才回到了最初。】
【“該如何……”】
【“安排未來的道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