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反對的。”】
【“大多都是后來加入的。”】
【“因為有著道教印跡的黃巾軍席卷天下。”】
【“自然會吸引這些道士的目光,讓他們自愿或是被迫加入。”】
【道觀主一邊說著,一邊無奈的嘆了口氣。】
【他承認。】
【在推翻承國之時。】
【這些加入的道士也出了不少力氣。】
【甚至。】
【就連黃巾軍在朝廷圍剿下,被迫利用森山老林轉移時。】
【大部分道士都未曾離去,而且依然跟隨著黃巾軍離開。】
【“用具體的話來說。”】
【“他們踏過深山,走過老林。”】
【“如今新國家即將要成立了。”】
【“可是卻要削減他們的利益。”】
【“這讓他們無論如何都不能接受!”】
【道觀主很清楚他們的想法。】
【但是。】
【這對于新國家卻并不是什么好事,對于那百姓也可能不是好消息!】
【而道觀主之所以會同意,也是因為他隱約猜到,若是保持如今道教的形式,不做任何的改變或者變革的話。】
【“那道教……”】
【“很可能會成為另一種樣子的世家門閥!”】
【道觀主不想看到,好不容易移開的大山,又再次壓在百姓的身上。】
【而在他思索著,應該要如何更好的,推進這道教內部的改革之時。】
【那些反對的道士們,也都紛紛集合了起來,商討著接下來的對策。】
【“無論如何。”】
【“絕不允許。”】
【“那所謂的改革發生在我們的身上!”】
【“我們為這即將成立的新國家,付出了那么大的心血,跟著黃巾軍跨越了重重的困難,難道就不能給我們一絲絲的特權?!”】
【這是反對的道士們,統一起來的想法。】
【而該如何做到這點,他們皺眉思索著。】
【最后。】
【有道士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他因為是道教的領頭人,所以才有著改革內部的權利。”】
【“可若是開除他的道籍,讓他不再是領頭人,甚至都不是道士!”】
【“那么……”】
【“不就能阻止他了嗎?!”】
……
金鑾殿之外。
那所推演的未來畫面。
讓眾臣頓時來了精神。
他們也沒有想到。
這新國家尚未成立。
就遇到了這種麻煩!
甚至連作為領頭人的道觀主,都有可能會被開除出道教籍了!
“若這種事情真的發生,那可真是……太有意思了!”
許多臣子看著那畫面,臉上露出了幾分期待之色。
若是四平八穩的推進,或像是初次推演那樣發展。
那已經知曉結局的他們,自然不會有多少的興趣。
“現在這樣。”
“若是處理不當。”
“那說不定,會對那即將成立的新國家,帶來無法想象的災難!”
這些臣子心中都知曉這一點。
而那些世家官員們,更是無比的期待。
因為若是這樣發展下去,雙方都無法談得妥當的話。
“那么。”
“在真正建國之前。”
“必將會爆發一場大規模的內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