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是陳懷信所猜測的那樣。】
【即便道教爆發了激烈的沖突。】
【但是。】
【所有道士都很清楚。】
【這樣下去是不行的!】
【“因為。”】
【“朝廷。”】
【“已經鐵了心的。”】
【“要將思想統一。”】
【“若是我們依然這樣拳腳交流、怕是又會給朝廷插手的機會!”】
【這些道士在心中這樣想道。】
【所以。】
【哪怕被打得鼻青眼腫。】
【哪怕心中仍有著怒火。】
【但在發現這番拳腳交流、無法推進思想統一后、他們還是默契的選擇了停手!】
【“還是只能繼續談!”】
【這些道士一邊嘆氣,一邊準備著接下來的談判。】
【而那道教領頭人,此時也非常清楚,若是不能給出一個、讓所有人滿意的方案,即便他背后站著朝廷,也難以將這件事推行下去!】
【“或者說。”】
【“正是因為背后有官府的支持。”】
【“所以貧道才更要將此事辦好。”】
【“不然。”】
【“若是讓其失望。”】
【“未來的道教之路……怕是將要更難走了!”】
【領頭人嘆了口氣。】
【他被選擇坐上這個位置,并不僅僅是道法深厚。】
【也是因為對于道教,他也能像道觀主一樣,不會摻夾太多的私心。】
【只是他的能力與威望,相比于道觀主差了許多,所以才會導致局面,變成如今這混亂的樣子。】
【“不。”】
【“應該說。”】
【“即便換成是道觀主。”】
【“也不可能那么容易、就將道教思想給統一。”】
【“這傳承了上千年的教派、其內部派系繁多、哪能那么簡單就整合起來了!”】
【一直暗中觀察著的禮部尚書,在看到道士們停手之后,也總算松了口氣。】
【也幸好這些道士,還有著一定的理智,不然繼續拳腳交流,怕是一些年邁的老道士,真的要駕鶴西去了。】
【至于當今領頭人的困擾,他自然也能夠猜出一二,但就像是陛下所說那樣,這種事情他不適合插手,因為朝廷通過強硬手段,所整合出來的思想,與這些道士互相商量互相妥協,所誕生出來的未來,那完全是兩碼事。】
【“甚至。”】
【“在這過程之中。”】
【“整合了上千年繁雜思想的道教。”】
【“就已經有資格、將其光輝傳承于后世、讓未來子孫敬仰了!”】
【禮部尚書忽然有些明白,為何陛下對道教這些事,忽然不那么在意了。】
【因為只要朝廷規定了范圍,偶爾騰出手時照料一下,剩下的就可以交給道教自己了,不需要再過多的去插手干擾!】
【想到這里。】
【禮部尚書的眼神里,多了幾分期待之色。】
【他突然很想知道,這樣發展下去的道教,在未來會變成什么模樣。】
【“或許。”】
【“未來的百姓提及它之時。”】
【“第一反應將不再是國教。”】
【“而是……”】
【“它最初的名字!”】
【“道!”】
……
巨鹿縣中。
看著那未來道教的情況。
道觀主的臉色滿是緊張。
他非常的清楚。
若是那些道友。
無法讓朝廷滿意的話。
陳懷信必定會再次選擇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