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傷感自己似乎已經經歷過一次了。】
【到底是在哪里?真的是在夢中么?】
【思慮再三之后的陳懷信起身向著御書房走去,身后的飯菜還冒著熱氣,外面的寒風吹散了這位帝王胸中的平和。】
【很快兩道身影從后面跟了上來。】
【黑袍。】
【白衣。】
【指揮使在左,首座在右。】
【陳懷信整理了一下心情。】
【雖然心中有著難言的無奈和落寞之感,但是當務之急還是要把事情問清楚。】
【“事發之后,消息傳出去了嗎?”】
【“回稟陛下,世家和那些門閥背后的勢力都已經聽說了,朝中文武也有半數收到風聲。”】
【“如何?他們有何動作?”】
【“有的人已經開始拉攏先前的道教高人了。”】
【“就是因為道門魁首離世,所以接下來必然會有新的領頭人站出來,做道教執牛耳者并且占據國教第一人的身份,所以他們都開始躍躍欲試,想要摻合一手。”】
【“哼,冥頑不靈。”】
【陳懷信冷笑了一聲,對于那些蚍蜉撼樹和自以為是的家伙只有可笑的感覺。】
【一切早就已經準備好了。】
【道教作為國教,本身就有極高的約束,對于魁首的選擇必然不會那么草率,這些人想要參與進來,就讓他們去做好了。】
【至于他們折騰起了什么風浪,只能是后果自負。】
【“讓他們去做吧,你們只需要監視好即可。”】
【“至于最終要做到哪一步,朕自有分曉。”】
【“他死之前……說了什么嗎?”】
【這句話是陳懷信問指揮使的,國安司作為直隸皇權的核心機構,在這些情報偵查和收集上面都是很有效率的。】
【指揮使沉默了一下。】
【“他老人家只是指著那些快要寫完的書冊,最后留了一句話讓我們告誡于您。”】
【“此生難教天下人,二十年后某再來,行道問心是萬古不易的大事,道教精神和理念常在,愿陛下能克己復禮知進退,一心不改為太平。”】
【這些話一字不差的被復述出來,陳懷信臉上的陰郁之色更重了。】
【這確實是他們之前的報復。】
【更是他們一直追求的理想。】
【不再以教派的力量約束百姓,而是借助于真正的道法自然和俗世之念來提倡民權,不讓眾生疾苦再次發生。】
【“吩咐下去,這件事必須要大肆報道。”】
【“朕的命令即刻傳達,那些深藏在暗中的人不予理會,但一定要讓天下人知道,國本不會動搖,國教是國教,煜國是煜國。”】
【“想要趁此機會做文章的人,自己掂量著!”】
【說到這陳懷信突然無奈的笑了笑。】
【回想起之前自己和道教領頭人一起坐而論道,討論日后道教哲學思想對現世的引領之事的時候,那一幕幕好似就發生在眼前。】
【一旁的指揮使和首座領命之后一齊散去。】
【來無影去無蹤,走到書房之后,陳懷信就又是一個人了。】
【看著桌上放著的書,一切都是那么熟悉。】
【“放心吧,日后一切都會傳承下去的。”】
【“今日我們傳承下的思想星火必將永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