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平二十二年,五月。】
【“太子覲見!”】
【陳懷信看著走進來的太子,滿意的點了點頭,在經過特種部隊的歷練之后確實變得有板有眼了,這才像是一國之君該有的氣派。】
【“父皇,您找我?”】
【“嗯。”】
【“聽說最近草原之上所發生的事情了嗎?他們已經奏疏上函到我們大煜來求助了。”】
【“恭喜父王,我們之前的計劃可以開始了。”】
【太子表現的頗為激動。】
【他自然是聽說過自己父皇關于草原的攻勢以及策略方針,現在看來一切都如陳懷信所預料的那樣走到了這關鍵的一步。】
【“別急。”】
【“為父準備將這件事交給你。”】
【“我?”】
【“這……”】
【此刻的太子有些遲疑。】
【他先前還從來沒干過這種事,尤其是在外交的問題上,這次事關草原各部,還有那些不好教化的蠻族也在其中。】
【“你有顧慮?”】
【“有。”】
【“是不敢做?還是怕做不好。”】
【“兒臣有信心去做,但僅憑兒臣一人之力難以服眾,而且還是深入草原之中和那些先前不服于我們的部族打交道。”】
【“事關外交之事,只恐無法應對變數。”】
【陳懷信聽聞點點頭。】
【這才是自己想要的答案。】
【謙虛謹慎,認真負責。】
【既有勇氣扛大梁,又擔心自己實力不足,如此有謀有慮,膽大心細,不愧是自己的兒子,確實不錯。】
【“放心吧,這次叫你前去就是一次歷練。”】
【“草原問題弊病許久,他們之前受災之時接受饋贈,這是失勢丟權的第一步。”】
【“后來為父專程給他們安排了兩次援助,目的就是為了考驗他們的部落首領以及那些獨霸一方的王者有沒有海納百川的氣量,以及造福百姓的心意。”】
【“可惜了,他們沒把握住。”】
【陳懷信搖了搖頭,隨后從一旁拿起了自己的印信。】
【每拿出一枚就意味著有人可以代表自己前去執行意志了。】
【上一次是平盧節度使為了號令特種部隊。】
【第二次就是當下了。】
【“接下來為父派你前去,主要有兩個目的。”】
【“其一,打探那些草原的態度,知曉他們的底線和可以動搖干預的程度。”】
【“其二,獲悉民風民俗,知曉當地百姓的生活需求依舊他們的最基本訴求。”】
【“只要這兩件事辦好,那就不是白去。”】
【太子點點頭,鄭重其事的接過了陳懷信的印信,眼中多了幾分自然和平靜。】
【“父皇,兒臣還有最后一事需要討教。”】
【“你是擔心那些裔民只服從于朕,而不服于你對么?”】
【太子一愣,隨即臉紅著點了點頭。】
【他沒想到自己還沒提就被父親看穿了。】
【“放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