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所謂的思想巨變,自然是來自于革新的思想。】
【羅馬本身的政治不存在問題。】
【雖然奴隸制度和教廷之間的矛盾還沒有很嚴重,但人心永遠是渴望著自由的。】
【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都是如此。】
【想到這陳懷信也就明白了。】
【先前那些百姓也都是正常的生活,但是因為有教廷的壓迫,所以他們之中一部分成為了奴隸,而在長期穩固的統治下,他們也習慣了自己的生活,所以放棄了反抗。】
【但是佛教思想的入侵其實就是一種解放。】
【所謂此間打破舊枷鎖,今日方知我是我。】
【在那些百姓的眼里,他們有了新的機會。】
【自由。】
【平等。】
【為自己而活。】
【不再受到壓迫。】
【尤其是在佛教的領導下,雖然沒有明著指點他們造反,但是不服氣的種子已經在心里埋下了。】
【“看來是時候該澆一把火了。”】
【陳懷信當即起身前往了國子監,在此期間他要遠程助力,幫助那些在羅馬備受壓迫的百姓和低人一等的奴隸準備一場大禮。】
【“陛下!”】
【老祭酒看到陳懷信來了當即被嚇到了。】
【自從上一次對方下定決心要在教育當中增添軍事核心內容之后,他就一直兢兢業業的幫助促成此事,現如今眼見對方親自駕臨國子監,還以為是有什么做的不好的地方。】
【“不知陛下前來所為何事?”】
【“朕特地來此辦一件事。”】
【老祭酒嚇得魂不附體。】
【看這架勢,不像是來辦事,辦自己還差不多,看來烏紗帽和腦袋今日只能保一個了。】
【“愣著干什么?把所有的編撰,文書,學士,還有能調集過來的學官全部召來見朕。”】
【一聽沒有自己的事,老祭酒當即松了一口氣。】
【很快被抽調的人們就都聚在了一起。】
【“朕需要你們最近編撰大量關于過往思想革新的文稿。”】
【“佛教的為善平等。”】
【“道教的無為和順其自然。”】
【“還有那些雜七雜八的老舊禮學思想都詳細寫出來。”】
【“儒學之禮,法家治學,所有能用到的都按照不同的領域編寫出來,做成單頁文稿。”】
【“啊?”】
【下面的眾人都傻眼了。】
【他們不知道陳懷信要準備這么多雜七雜八的思想論理干什么?】
【難不成是要內部消化?】
【眼見眾人有些疑惑,陳懷信微微一笑。】
【“我大煜如今思想完備,體系穩定,無需用這些了,朕之所以讓你們準備是另有用處。”】
……
承國大殿之上。
“又要搞分裂!”
眾人這才明白過來。
還是和之前第一次推演時候一樣,對于那些外部帝國進行內部分化,讓他們的統治階級出現矛盾,并且在民間掀起新的思想浪潮。
這樣就能夠實現退敵于千里之外,決勝于不見兵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