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了,先處置當下吧。”】
【隨后太子起身便看向了諸位首領和將軍,要從他們之中另立新王,同時為草原指引方向。】
……
朝堂之上。
“小題大做。”
幾位官員已經吐槽了起來。
“不過就是王庭君主罷了,草原之上這樣的人物能有多少,長安護城河里的王八都比這多,縱然他們還能生亂,又能如何?”
“歸根究底還是孩子,解決不了就夸大。”
他們并不是蓄意挑刺,而是單純的對陳懷信以及他的兒子感到不滿。
說是太子之功,其實也不過是沾了陳懷信的光罷了。
能夠拿到這樣的權利以及名譽,更多的還是吃了煜國強盛的紅利,真要讓其處理政事,又豈會被這些細枝末節的小事所驚?
不過就是跑了幾個小小的君主而已,這些君主的影響力也沒有那么大。
只要草原各部完成統一之后,就能夠立刻將其清繳,而且完全不需要擔心形成后患。
劉允堂皺起了眉頭,但沒有說什么。
曲文端當場就忍不住了。
他認出來了這些都是世家官員的代表,這些話簡直就是可笑至極,置國家安危于不顧。
“說的好聽,豈不聞天無絕人之路。”
“這些人跑了,暫時沒什么影響,不代表日后沒有其他的禍端,要是振臂一呼,真的帶動了之前的舊貴族興兵作亂,又待如何?”
“在朝堂之上盡說些個冠冕堂皇之話,不知變數幾何,若真照爾等這般,只怕江山傾覆,社稷倒懸之危也近在眼前。”
此話一出,無疑是將承國將來面臨國難的帽子扣在了這些人的頭上。
他們也不是善茬,豈能任由刑部尚書這般亂講?于是開始紛紛反駁起來。
說是陳懷信的太子年幼,二十歲的年紀便想掌控全局,怎么可能那么容易?
還說對方少不經事,不夠沉穩。
只是逃了幾個君主,便感覺有事態嚴重,這分明就是撥弄人心慌亂,無事生非。
“夠了,繼續看吧。”
姬清珞一語即出將在場之人都鎮住了。
【靖平二十三年,十二月】
【“陛下,這是太子遞送回來的塘報和上奏文書。”】
【“嗯。”】
【“好。”】
【將眾人退去之后,陳懷信開始獨自觀看這其中的內容。】
【信中寫的十分明白,太子在草原之上推行了三道新政,首先便是放權給那些首領,讓他們擁立新王,無論背景如何,只考究資歷和民意。】
【其次就是讓那些蠻族將軍也篩選出議事的長老圈層,避免首領一家獨大的局面。】
【同時為了蠻族能夠平穩過度,答應贈予軍械糧草提供幫助,但一定要讓煜國的使臣官員介入指導才行。】
【“好啊,好啊。”】
【陳懷信笑了起來。】
【如此安排倒是不失周到,尤其是在軍政方面的協調上,頗有自己的風范。】
【雖然沒有直接干預進去令他們俯首稱臣,但是這種潛移默化的滲透已經影響了這些草原小國和部落的基本意識形態。】
【對于往后的收復和馴化也容易了很多。】
【算是殊途同歸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