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話,眾人齊刷刷地跪倒在地。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近日勘得驚天巨案,實乃國朝之羞、軍伍之痛。
前望舒侯林從戎,久鎮邊庭,素以忠謹聞于朝野。
孰料鎮遠侯江云鶴、通議大夫劉邙、兵部尚書等輩,包藏禍心,朋比為奸。
或因私怨構陷,或圖私利侵吞,竟羅織罪名,誣指林從戎通敵叛國,更暗截軍前糧草,致邊軍饑寒、士氣受挫。
此等行徑,上負皇恩,下害忠良,動搖國本,罪不容誅!
經三司會審,鐵證鑿鑿,奸佞之謀無所遁形。
朕心震怒,茲以國法天憲,嚴懲不貸:鎮遠侯江云鶴、兵部尚書等主謀協從,著即革去爵位官職,押赴市曹,斬立決,家產抄沒入官,以抵侵吞糧草之失。
其黨羽附逆者,一并嚴查究辦,勿使漏網。
念林從戎一生忠勇,遭此構陷含冤而逝,朕心深憫。
特追復其望舒侯爵位,昭雪平反,以彰忠烈。
骸骨遷歸故土,厚葬如禮,建祠立碑,四時享祭。
江云鶴之子江流昀,雖為奸佞血脈,然未涉其父逆謀,朕心憐之。
今特降恩旨,免其連坐,寬恕不問。
此旨一下,朝野內外當引以為戒。
凡懷忠報國者,朕必隆恩厚待;若結黨營私、陷害忠良者,無論爵位高低,朕必嚴懲不貸!
布告天下,咸使聞知。
欽此!”
這道圣旨一下,塵埃落定。
大理寺卿周崇正恭敬地接下了圣旨,其余官員神色各異。
林知清仔細觀察了一遍,發現除了王淵以外,其余人對這件事的結果并不意外。
更準確來說,在王公公宣讀鎮遠侯府的處置結果時,眾人才有驚訝的情緒。
但提到林從戎是清白的這件事,大家卻沒有太大的反應。
這件事更加驗證了林知清先前的想法。
朝堂上的大部分官員,應當是知道林從戎是冤枉的。
但他們因著種種原因,并未開口。
可能是因為林從戎觸動了侯爵體系的利益,也可能是受了某些人的嫉妒。
但追根究底,這件事的根源還是在皇帝身上。
若不是皇帝默許,朝臣們應當不會沉默的。
林家到底只是權力斗爭的犧牲品。
明白了這件事,林知清再看這大理寺,都有一種墜入冰窟的感覺。
這里本該是全天下最公正的地方,卻不知那塊牌匾下葬了多少冤魂。
與林知清的感慨相比,其他林家人面色異常欣喜,林從禮甚至差點沒站穩。
“皇上圣明,皇上圣明!”他眼眶都有些紅了:“從戎,你清白了,清白了!”
“這么多年過去了,這么多年過去了啊!”
他的姿態實在叫人動容。
林知清微微側目,陸淮見狀,輕輕開口:
“阿清,過來了。”
是啊,都過來了。
林知清淺淺一笑,林家終于能清清白白地在盛京城中立足了。
她看向一旁的江云鶴。
沒有意想當中的求饒喊冤,江云鶴只是閉了閉眼睛,不再說話。
這是認命了?
林知清不覺得江云鶴是這樣的人。
再看江流昀,他緊緊盯著林知清,眼神相當復雜。
林知清漠然轉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