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已經是晚上七點了。
一進門。
林小花就四仰八叉地躺在了上房的上炕:“我的天,做流水席比公社門口賣河蝦可累多了,我都快散架了,而且這一趟咱們除了賣河蝦和駱駝奶的錢,做酒席是一毛錢沒賺到。”
“你二哥有你二哥的考慮。”
張桂英洗著臉,說道。
“我知道。”
林小花坐起身,看著正在喝茶的林陽:“二哥,不得不說給縣長做飯的手藝就是好啊,陸大年做的菜確實香,要是真的能夠拉過來,咱們這營生以后肯定能越做越大,今天頭一次,娘就接了三個酒席。”
“天熱,結婚的多。”
“等入了臘月寒冬,老年人去世的多,白喪事多的不計其數。”
……
接下來的兩三天,林陽一直在監工知青點改造河蝦養殖區的事情。
原本以為李長福肯定會立馬地報復,不過好像也沒啥動靜。
不過《忠縣日報》那一篇含沙射影的報道,影響力確實大,都傳到了生產隊,成了村里婦女同志們織毛衣聊天的話題。
知青點改造。
這事兒有馬福明牽頭就好辦了。
一個人一天2塊錢的工錢,一共10個人干。
用了四天的時間,河蝦養殖區就弄好了。
其中兩間廂房里挖了兩個小地,防止下雨下雪的時候凍死。
院子里挖了一個大地,比林陽家老院子的還要大一倍。
“小子,明天看樣子就能完工了。”
看著已經成型的養殖區,馬福明拿著煙嘴冒著煙說道。
“多虧了馬叔的號召力。”
就在兩人說笑的時候,去公社的趙二蛋回來了:“林哥,剛才公社的趙文書讓我給你帶個信,說是藥材廠打來的電話,你上次說的事兒有信了,讓你有時間回個電話。”
“知道了。”
林陽一聽就知道是黃團結托人弄婚紗的事情,還有不到一個月就要結婚了,這婚紗是個緊俏的東西,弄過來也得七八天。
“馬叔,我去一趟藥材廠。”
很快,林陽開車就到了藥材廠,直奔黃團結的辦公室。
“你小子還挺著急的,早上才打的電話,這會就到了。”
黃團結見林陽火急火燎地進門,話鋒一轉:“那個朋友聯系上了,他可以聯系廣州華僑商店弄一套婚紗,不過要350塊錢。”
“錢不是問題,回頭給我個地址,我把錢匯過去。”
林陽說道。
“知道你小子不缺錢,所以我想跟你說的是。”
“華僑商店那邊要現做婚紗,需要你對象的尺寸,你最好是今天能給我。”
“我那朋友今天正好在廣州有點事兒,他明天給你送到華僑商店去。”
黃團結說道。
“尺寸?”
林陽微微一愣,目光落在了座機電話上:“黃副廠長,你的電話我用一下。”
“隨便。”
黃團結起身坐在了沙發上,翹著二郎腿看著報紙喝著茶。
林陽拿出小本本,找到了服裝廠的電話,然后撥了過去:“你好,我找一下劉青青同志。”
沒一會。
劉青青的聲音就從電話那邊傳來:“林陽,你找我有啥急事?”
“婚紗我弄到了。”
“中午一起出來吃個飯,順便我幫你量個尺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