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百戶年紀輕輕,不要癡迷佛門!”
隨口貶低了佛道兩門幾句,馮從吾又詢問韓勝曾讀過什么書。韓勝雖然對儒家的學問涉獵不深,卻早已用千眼菩提珠收錄了四書五經等書。馮從吾問起之時,能夠倒背如流。
見到韓勝對四書五經如此熟悉,對詩詞經義卻極為粗疏后,馮從吾連連嘆息,嘆韓勝被佛門耽誤。
“十七歲的年紀,現在開始學也不晚!”
“今后這一路你就隨我學習,能到什么地步,全看你的領悟!”
當了幾十年的關中書院院長,馮從吾頗有些好為人師。見到韓勝這樣的良才美玉竟然對不通儒門學問,忍耐不住之下,決定在一路上好好教導,讓他走上正途。
韓勝對儒門的功夫同樣極為好奇,聽到馮從吾這樣的大儒主動教導自己,頓時連聲拜謝。口中稱馮從吾為先生,對他執弟子禮。
就這樣,兩人從長安出發,一路曉行夜宿,悄然前往京城。
“馮從吾假死前便能一直趺坐二百日,疑似成為大宗師。”
“看他現在的樣子,似乎的確有平天下的念頭!”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儒門治國境界,已相當于通玄境界的宗師,馮從吾如今有掃除閹黨、平定天下之念,即使還沒有成為平天下的大宗師,也已經相距不遠。
所以韓勝這一路上,對他執禮甚恭。希望從他這里,得到儒門武功。
滿意于韓勝的態度,馮從吾更覺得孺子可教。所以他一路上指點了韓勝不少學問,甚至連科舉時文,都教導了一些。
“可惜,你學文的時間短了些,否則在今年的鄉試上,定能一鳴驚人!”
見到韓勝將自己教導的知識快速吸收,甚至還舉一反三,多有獨到領悟。馮從吾不斷感嘆他被佛門耽誤,沒能及早遇到自己。
韓勝對科舉的事有些好奇,而且也打算謀個光明正大的身份。聽到馮從吾提起科舉,頓時向他問道:
“鄉試有什么規矩嗎?”
“我現在的學問,在鄉試中能不能中舉?”
呵呵搖了搖頭,馮從吾道:
“你的記性不錯,領悟經義也很快。但是科場之上,并不只看這些。”
“八股制藝不通,你如今難以中舉!”
沒有因此死心,韓勝在打聽到鄉試在八月舉行、擁有監生身份便能參加后。決定在抵達京城后,參加鄉試一試。
“大明重文輕武,單純的武夫身份并不招人待見,錦衣衛的身份同樣是臭名昭著。”
“如果我能有個舉人功名的話,不但和其他人交往時會被看重。就是馮從吾這邊,也可能學到武功。”
“進入京城之后,要想辦法成為監生,參加今年鄉試。”
有著千眼菩提珠的讀魂功能在,韓勝并不覺得八股制藝的東西對自己很難學。只要能找到幾個將死的老儒,將他們靈魂中的記憶讀取,韓勝在八股制藝上的造詣,很快就能提升。
就這樣,有了目的之后,韓勝向馮從吾請教學問時更用心了一些。兩人邊教邊行,一路來到易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