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凍后放到網上反季節銷售,按照現在的價格哪怕再漲價50%,都是個笑話,都不夠電費和庫房租賃費的。
昌平草莓的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是:興壽鎮、崔村鎮、小湯山鎮、百善鎮、南邵鎮、沙河鎮等6個鎮現轄行政區域。昌平區位于北緯40°,這一緯度是國際公認的草莓最佳生產帶。
2024-2025年草莓種植季,昌平區種植草莓3000余畝,涉及全區13個鎮(街)、1500余戶農戶,預計產量大概在600萬公斤,產值近3億元。
鎮上倒是考慮的很周全,專門成立了草莓加工廠,收購滯銷或是殘果制作草莓醬、草莓干、速凍草莓、罐頭。
不過嘛,這種收購價格和采摘、零售價格比肯定很不美麗。
普通草莓利潤最高的肯定是通過自己的渠道,拉來的觀光采摘客戶,網上銷售、田間地頭售賣。
第三方渠道那肯定要讓利出去的,比如鎮上印刷的采摘券,嘉年華引流過來的采摘客戶、大型商超上門采購、批發商上門采購。
價格最低的銷售方式,那肯定是送進加工廠,畢竟是當成滯銷品和殘次品處理的。
對于黃杰這樣的農場小白,劉練除了協調集團高價收購,常見的第三方渠道也都幫著簽訂了合作協議,算是真的盡心盡力了。
如果想賣出更好的價格,那就只能靠黃杰自己想辦法了,比如直播帶貨,自己拓展采摘客戶。
在草莓基地吃過晚飯,黃杰騎著電動車又開始了跑外賣的工作。路過天通苑北地鐵口的時候發現有三四個賣草莓的大姐。
他們的攤子比較簡單,每個人身邊也就十來盒草莓,按盒銷售,黃杰靠近發現上面的草莓個大,下面的個小,還有少量壞的。
每盒價格聽上去停便宜的,但真要較真的話,折算下來,那肯定比超市的要貴。
就近接了一個商超的訂單,要送到長庚醫院,黃杰發現在醫院門口不遠的地方,也有這種草莓小販。
把外賣放到住院部門口,離開醫院的時候,剛好發現一輛面包車給草莓小販補貨。
在好奇心的驅使下,黃杰跟著面包車得有一個多小時,神奇的發現,這尼瑪這伙人還是有組織的,而且人還不少。
地鐵周邊賣鮮花、小西紅柿的也是從他們哪兒進貨,要是有外來競爭對手出現,他們還會想辦法驅趕,簡直是一條龍服務。
雖說這樣的生意很不起眼,但每天的銷售額實在是不少,真是貓有貓道,狗有狗道。
黃杰肯定不會和他們合作,他們大多從草莓園收購尾貨和殘果,當然也會摻進去一些看上去很好,但不能保存的好草莓,這樣從草莓園拿貨,進貨價格自然也高不到哪兒去。
跑到晚上十一點多的時候,黃杰來到田小牛的社區食堂,發現這里吃飯的人還是不少,主要是外賣小哥和出租車司機。
還有不少外賣小哥過來取餐,看來外賣業務也開展的不錯。
京城的夜生活肯定不能和羊城比,京城過了晚上十一點,大多數的飯店都關門歇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