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并非所有蛟都能成功進化為龍。要想從水底的蛟化身為真正的“龍”,必須經歷一道劫難,等待時機。
一場暴風驟雨或山洪爆發時,蛟就會借著暴雨的水勢順流而下,沖入大海,終于完成變身。
這一過程被稱為“走蛟”,也是古人所說的蛟龍化龍的關鍵時刻。因此,每當蛟龍現身時,往往伴隨著雷電交加、風雨狂暴,給人一種神秘且震撼的感覺。
“走蛟”這一傳說在古代文獻中屢見不鮮。例如,《山海經》與南朝祖沖之的《述異記》中都對蛟作了記載。
數千年來,人們依然相信蛟的存在,甚至有人宣稱親眼目睹過蛟的身影。在歷史的長河中,關于“走蛟”的故事一直流傳著,似乎成了不可忽視的民間記憶。
當蛟開始“走蛟”時,通常伴隨的是風起云涌、江水暴漲,蛟在河中翻滾激蕩,造成周圍的橋梁、房屋、農田等遭到嚴重破壞,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的災難。
因此,古人為了防止一些橋梁在“走蛟”時遭到摧毀,常常在橋下方懸掛一把寶劍,名為“斬龍劍”。
有些無名橋也因此被稱作“懸劍橋”。傳說中,蛟龍在騰空而起時,會被這把劍斬殺在橋下。這不僅是一種防護措施,也是一種警示:蛟經過此橋時,若不繞行,則劍會自動脫落,斬殺“蛟龍”,以保護橋梁的安全。
此外,某些橋梁的墻面或柱子上也常常雕刻著龍的圖案,這些圖案被認為具有壓制蛟龍的作用,可以用來避免蛟龍經過這些橋梁時,保證橋梁的安全和周圍居民的安寧。
即使在今天,像貴州、重慶這些水域較多的地方,一些古老的橋梁下仍會懸掛著一把古劍,用以震懾經過的蛟龍。尤其是在長江沿岸,許多老一輩的人相信長江發洪水的原因,正是水下的蛟龍在作祟。
進入現代,尤其是南方地區,在夏季由于氣候的原因,常常會出現持續性的降雨,導致河水泛濫成災。
在這些地方,關于“走蛟”的傳聞依舊頻繁,許多人聲稱自己曾目睹過蛟龍渡劫。最為轟動的一次“走蛟”事件,發生在1998年長江流域的洪水期間。
那一年,江水上漲,長時間的高水位給當地帶來了極大的洪水威脅。為了應對洪水,民眾全力以赴,堅守江邊,進行抗洪搶險。
某一天,突然從江中傳來一聲巨響,接著便是大量的水花翻騰,江面掀起驚濤駭浪。
人們紛紛趕到江邊,目睹了一個十幾米長的黑影在水中翻騰。這條黑影頭頂兩角,激起的水浪層層疊疊,最終潛入水中,消失無蹤。
許多村民都親眼看見了這一幕,而且他們描述的情景驚人一致。有些人認為這正是“走蛟”,蛟龍正在渡劫過程,許多人因此稱之為“長江走蛟事件”。
這一事件迅速成為媒體的頭條新聞,轟動一時。然而,這一事件并沒有留下任何確鑿的證據,沒有真實的影像資料,因此仍然缺乏確鑿的證據。
早在1984年,洞庭湖的農民曾親眼目睹過類似的現象。那時,他正在田間干活,突然間,天色驟變,狂風暴雨傾瀉而下。
他急忙回家,但在路上卻看見了一條約10米長的怪異生物趴在地上。嚇得他匆忙跑回家。等到風雨過去,他帶人再去尋找時,已經不見其蹤影,地上只留下了掙扎的痕跡。
此類“走蛟”事件不僅僅發生在長江流域,甚至在其他地區也時常有人聲稱目睹過類似的奇異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