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晚霞映襯天邊,村民稚童皆歸。
教書先生陸觀才起身朝顧余生走來。
“拜見陸先生。”
顧余生先一步行禮,陸觀,曾經的書院君子大儒,也是蘇守拙的老師。
“十五先生。”
精神矍鑠的陸觀見顧余生拜訪,甚為高興。
“快到寒舍一敘,請!”
顧余生進屋后,取出一條臘肉,對陸觀道:“陸先生,我與晚云在青萍大婚之時,蘇守拙與我達旦暢飲,以未能聆聽陸觀先生教誨而深以為憾,這是我替蘇守拙送的束脩見師之禮,陸先生如今非圣院之大儒,我亦非圣院后山之人,晚輩愿在汀州書院聆聽先生授課。”www..net
“好,好。”
陸觀連說兩個好字,取來蠟燭照亮陋室,請顧余生榻上對坐,夜懷之長,一老一少皆以人族之字以傳智慧。
三天后。
顧余生走出陋室,準備前往東海蓬州,陸觀起身相送,待至書院,顧余生見前來求學的學子皆抱竹簡以讀,又見寒院書少,心中一動,轉身道;“陸先生,昔日我父親曾留下許多案牘之物,我想置放一些在書院之中,以供求學之人取用。”
“你父親之物?好!”
陸觀聞言,面色一喜,當即引顧余生到書院東角的一間空置書舍,書舍之中架子林立,唯獨少閱讀之物。
顧余生深知以陸觀的修為和人間清譽,只要一句話,就能讓世人送無盡的書來,但他沒有這么做,也是一種獨特的性格使然,顧余生當當年父親所讀所寫的書紛紛取出,置于木架之上。
陸觀以手放在書上,面有惋惜:“這些書籍皆是你父親所留,置于此間,他日若思父,若有書籍慰藉,方可解愁,不如十五先生多停留幾日,我挑燈抄錄一份。”
顧余生豁達道:“陸先生,正因為這些書籍是我父親之物,我才要將其放于汀州書院,也許某一天我離開了小玄界,也算為我父親留下一份傳承香火。”
“明白了,我一定會好好保管這些書籍。”
陸觀面有贊嘆,默默退了出去,因為他注意到顧余生每放一本書,其實都有諸多不舍,料是睹物思人,想起童年之事來。
不多時。
架子上已然琳瑯滿目。
顧余生目光掃過這些書籍,心中覺得莫名的舒坦,正欲離開時,顧余生又想起昔日在劍王朝無意中傳承到的顯兆秘藏納萬卷書,將人間的傳承傳遞下去,他心有所悟,抬起左手,掌心紋印明亮,將魂橋處的鎮魔碑釋放出一絲絲靈壓,將萬卷藏書抄錄了一份置于書院,以待后世有緣人。
深秋午后的陽光金燦燦的。
顧余生牽馬在書院前的古道上,身后是汀州書院的數十名求學者以及稚童,他們朝顧余生揮揮手。
顧余生也回頭揮手回應。
噠噠噠的馬蹄聲遠去。
身后的汀州書院,傳來朗朗讀書聲……
九月九日。
萊州之濱。
一輪圓月海上升,滄海隨月潮起潮落,水波滟滟,潮水偶爾拍打著礁石,嘩嘩的水聲如滄海呼吸,水線的盡頭,隨著圓月升起,依稀可見三座蓬萊仙島。
傳說中的蓬萊圣地,就在東海之濱。
凡人無法知其具體方位。
而顧余生漂流人間,近日卻在神識方面莫名的突破,進入到全新的“萬念皆從”的地步。
蓬萊圣地的靈力隨著潮水起落而變化,呈現某種奇特的規律,暗合道宗的陰陽轉化。
顧余生遠觀而不靠近,亦大有所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