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衛總所建立,負責軍事發展,戰時應對......”
“民生錢糧負責部門,軍衛后勤部門......”
來自現代組織,智囊,經濟各部為穿越者制定的崇禎三年初旬方案已定,正式給穿越者回信。
同時明史教授顧成全力搜尋歷史,查找穿越者下次危機或死亡或記錄。
.........
大風,霾重,不見天日。
崇禎三年一月三日,京師籠于晦暗。
定邊縣。
陜西連年干旱,蟲災,苛捐雜稅數不勝數,官吏欺壓,縉紳趁機掠奪民脂民膏。
早已揭竿而起的張獻忠注視著剛剛自蒙陰與京師傳來消息。
蒙陰縣于去年末,斬殺韃子二十,送往青州,京師接連嘉獎。
“殺了二十韃子?”
張獻忠瞇起眼眸,遠遠眺望蒙陰所在。
這世道,他已不在意大明軍功,只是詫異這是真的假的,韃子的兇殘和野蠻他是知道的,實在是難殺,而且大明軍卒歷年殺良冒功。
天幕轉向,王佐掛剛剛被明廷招降,轉投奔張存孟的李自成也聽到傳言。
二十韃子在他眼中并無驚嘆,如今他眼底只有明軍。
分明無力防守外敵,仍在對走投無路的農民剿殺,拼命壓榨百姓。
孤樹里村,天啟初年,不滿魏忠賢把持朝政,棄官回鄉的孫傳庭這一年已三十七歲。
接連收到韃子破城劫掠消息,這名讀書人開始研究軍事。
門生馮容傳來京師嘉獎蒙陰,斬殺二十韃子的消息,但孫傳庭目光只是輕微掠過,旋即搖頭。
二十韃子,杯水車薪,大明政令不改,終為末路。
廣平府,籌備天雄軍的右參政兼副使仍在準備平息流賊之患,校場上,盧象升聽聞報訊,微微點頭。
一介縣丞、膽敢殺賊,有些膽識,日后碰到,必喝酒一番。
牢獄中,袁崇煥面色灰白,聽聞獄卒傳訊,面無表情。
若他仍在邊軍,二十韃子算什么,再多韃子他也曾殺過。
關寧軍大營,寒風中監察操練的祖大壽微微皺眉,眼眸瞇起。
“好膽。”
邊軍見慣韃子,不足為懼,但韃子如今南下,內城之中,一座下品縣城有此等血液,卻也難得。
江南之地,輕舟上江風刺骨,裹挾水汽彌散。
正在書寫夜航船的書生聞言怔住,赫然正是張岱。
腦海中浮現昔日與青衫考生游歷初識于莒州情形,再到如今,不由目光凝重,慨嘆開口。
“那人,終于要入世了。
最初時,張岱便知好友必然不凡,談吐卓然,性甚凜然,有古之大將之風,若從軍必是好漢子,如今山河破碎,這蒙陰縣好友果然一舉驚世,可笑這江南之地腐朽沉疴,完全毫無報道,戲子還在歌唱陳詞濫調。
張岱嘆息江南,若中原淪陷,江南不過屠宰羔羊,剎那既散。
另一處——
浮蓋山,四十三歲的徐霞客望著繁星滿天,璀璨耀眼,于寺廟中提筆。
“了不得,了不得啊,一小縣縣丞于各路閉城中脫穎而出,殺韃二十。”
聽聞叔祖開口,徐霞客模糊的記住了這個名字——蒙陰魏昶君。
昔日岌岌無名,朝不保夕的無名之人,首次于這方大世浮現名字,似海浪波濤泛起一抹浪花,映入浩瀚無垠的大明正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