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有蒙陰,沂縣民生軍政如下。”
“民部按,棉花如今已于蒙陰鋪開,目前開墾四千畝,水渠等基礎完成鋪設,前期栽種因日光不足,頗為艱難。”
“洛石村棉廠目前原料已造棉衣千件,棉襪,棉褲各一千三百套。”
“紅薯種植推廣總長王老漢上報,目前蒙陰,沂城鄉民并流民已完成紅薯苗培育種植,暖房建設等前期基礎,土豆,糙麥也已種下,七月約可收成四十萬斤,用以制作各類糧食。”
“火器營劉方上報,火繩槍目前已造五十,莒州硝石,鐵礦等材料正在運輸,一日可造三把。”
“民部蒙陰周愈才據統計造冊,清查兩地人口上報。”
“蒙陰三鎮一鄉各有二千戶,人口均六千余,合共兩萬八千余人。”
“洛石村等村落人口共一萬兩千人。”
“蒙陰縣民四萬人。”
“蒙陰在轄百姓合共八萬余人。”
“民部沂縣徐白海上報,沂縣山民并流民合共一萬五千人,縣民兩萬人,共計人口三萬五千人。”
“啟蒙部保庵錄,楚意,南道嬴培養一百九十四啟蒙師已派遣各軍,啟蒙師下一步預備培養兩百人,合共三百九十九思想啟蒙師。”
“紅袍六軍總長,沂山鐵騎總長青石子,紅袍軍衛總長莫柱竣,火繩槍兵總長岳豹,巡山輕騎總長陳鐵唳,夜不收陽隊總長王旗,夜不收陰隊總長洛水。”
魏昶君平靜翻閱各部傳來資料,淡淡點頭。
一年零三個月,如今已有兩縣之地,轄民十一萬五千,紅袍六軍。
“傳令,夜不收陰隊總長洛水率人全部抵達莒州待命。”
“傳令,柳小二率南洛商隊抵達莒州,建立粉條商鋪,并打通江南行商道路,為紅薯銷售準備。”
“傳令,紅袍六軍各總師,啟蒙師以七日為作訓周期制定相關計劃,擬五日訓練,一日學習,一日思想教育及幫助百姓民生。”
魏昶君有條不紊,一步步下達相關指令。
王旗也一一記錄紙張,直到全部收錄,方才遲疑開口。
他想到臨行前所收囑托。
“里長,您弟弟魏昶瑯臨行前囑吾詢問,是否可以跟隨前來莒州。”
魏昶君聞言皺眉,依舊在審視民生經濟軍政各類相關計劃。
“不允,如今多事之秋,吾等無暇他顧。”
“著令魏昶瑯前往火器營學習火器研發,魏染瑕前往洛石村棉廠學習織造。”
王旗慨然凝實眼前青年。
若是他人,獲得如今成就,只怕早已讓百姓供養家人。
唯獨里長,鐵面無私,依舊讓家人于各基層操勞。
魏昶君話音未停,繼續開口。
“夜不收陰陽兩軍全面鋪開,陰隊總長洛水打探情報,開始接觸莒州知州楊圣文,同知張寅府邸奴仆,或以仆役身份潛入兩府。”
這一刻,翻閱紙張手指停下,魏昶君漠然凝視窗外,腦海浮現后世回信。
兩人一路算計,誘騙自身,想坑殺自己。
“吾便用二者之血,洗一洗亂糟糟的莒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