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這是下面傳來的消息。”
天寒地凍,紅泥火爐上茶霧氤氳彌散。
莒州同知,如今莒州實權第三人陳衷褪去官服,書生長袍,從老奴手中接過紙張。
“蒙陰縣城,昔知縣馬氏與五縉紳家族掌控,內有三弊。”
“苛捐雜稅,縉紳欺壓,兵卒暗弱。”
“此三弊致百姓多凍餓而死,或賣身為奴,或奔逃他鄉。”
“知縣馬氏死半年余,如今蒙陰其一,無縉紳,人口暴增,人人有田。”
“其二,無流賊,兵卒強健,掃清匪患,力敵韃子。”
“其三,稅收穩固,以南洛土豆粉為經濟支柱,百姓甚是富裕。”
茶杯落下,老奴匯報聲逐漸結束,陳衷目光復雜,也驚艷。
民生上,魏昶君半年取得民心,于寒災饑荒中救流民活命數千。
軍卒上,數月時間,他訓得一批力敵韃子精兵悍卒,橫亙城池。
政體上,更是短短時間搓敗盤根錯節的縉紳家族與蒙陰官場。
“此人絕非庸碌之輩,更心懷百姓。”
“莒州來了好官,百姓之福也!”
現代,西安歷史研究所。
已從考古現場攜資料折返,顧成念誦著,語氣姿態愈發憤怒。
“根據資料顯示,崇禎三年,韃子一路南下劫掠,明廷陜西大部精銳兵力勤王,秦晉兩地因糧草問題兵變,明軍各自加入流寇,形成戰力。”
“大部兵力渡黃河入山西,百姓苛捐雜稅中怨聲載道,順勢揭竿而起,至此流賊勢大,肆虐中原”
“崇禎一邊申斥總三邊總督,一邊傳令各州府剿匪。”
“莒州知州楊圣文,同知張寅接到政令,暗自示弱,讓城守兵權,部分錢糧,美女,并將莒州副總兵職交予穿越者。”
“直到匪患來襲,穿越者接到匯報,知州楊圣文,同知張寅承諾馳援糧草,青州府上下官吏也承諾會派兵共剿流賊,崇禎更是連發圣旨催促各州府軍。”
“穿越者無奈外出殺流寇,然而毫無支援,各方不僅不曾籌備糧草,更派人肆意劫掠穿越者自身押運糧食。至于蒙陰,沂水等基礎縣城被莒州縉紳瓜分,手下遇襲。”
“穿越者,戰死失蹤!”
話音落下,顧成面色鐵青。
“好一個南明死法重現。”
彼時,穿越者后盾組織也開始迅速調派小組,進行古代官場勾心斗角,尋找弱點模擬籌備。
后世多認為崇禎三年各災分門別類,實際卻是不同災害混雜在同一時期。
旱災,寒災,疫癥,兵災,地震......各種災害所產生的影響互相交疊。
旱災,寒災帶來饑荒,白骨露于野,大量尸身則引起各類疫癥,同時產生流民,流民化作流寇席卷劫掠,導致兵災同韃子泛濫,百姓無糧無地,惡性循環自朝廷增餉增稅,縉紳上下其手愈發陷入惡性循環。
魏昶君注視此時代,開始下新的調令。
巡山輕騎調遣十人抵達莒州,夜不收陽隊百人如今也已駐扎莒州。
陽隊總長王旗,昔日南洛大刀義匪如今正攜蒙陰,沂縣詳細資料匯報。
“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