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冰河時期天災愈發壓抑。
兩月余前,后金陷永平四鎮,一月余前,明軍襲尊化。
三月二十八日,河南開封、歸德間,近河諸州縣,與山東、直隸接壤處,白蓮煽惑村民,勾結亡命,多稱王號,縱橫閭左,跨州連邑,布滿三四百里之內。
三月二十八日,陜西義軍自神木渡河,入山西,攻襄陵、吉州、太平、曲沃,流寇烽火燃遍山、陜。
同日,江南奴變,多舉流寇,以待時機。
星夜孤冷,隸屬于紅袍民部官吏——夏允彝放下各地消息,多披了一件長袍,停筆,完成初步規劃。
抵達泰新縣這些時日,他親眼所見此地百姓慘烈。
泰新縣遭縉紳,官吏把持,百姓最大問題便是無地,卻偏有重稅。
常年無糧,更沒有厚實衣物,年輕人尚能堅持,年邁老者則多面黃肌瘦,形如枯骨。
他曾親眼看到年不過五六歲孩童踏著滿腳凍瘡草鞋,于寒風中扒路邊凍死尸身衣衫。
似乎這些慘烈景象在他們眼底已是司空見慣。
良久,夏允彝任由長袍垂落,目光落在規劃紙張。
“吾等會改變這個世道。”
“至少,百姓能像個人一樣活著。”
紙張上,赫然寫著泰新縣新規劃。
及幼所,贍養院,百姓公審。
次日清晨,地面覆上厚重寒霜,幾個年幼乞兒遠遠望著前方,那里是縉紳孫家所在。
為首的七歲乞兒怯懦也羨慕看著換上新牌匾的孫家,不知道這里未來又將會住著怎樣的大人。
直到片刻后,身著長袍的夏允彝看到乞兒,緩緩走來。
面色蒼白的小乞兒下意識護住身后孩子,面色蒼白。
夏允彝輕輕抬手,不顧及小乞兒頭頂污垢,溫暖輕撫著孩子頭頂。
“孩子們,別怕,以后,這便是爾等的家。”
家?
小乞兒帶著其他孩子呆滯聽著,沒有說話,周圍百姓卻難以置信抬頭。
“及幼所。”
有識字的百姓念誦牌匾,旋即眼眶有些泛酸。
昔日縉紳權貴之家,如今竟成了失去雙親,在官吏縉紳眼中宛若牲畜的乞兒所住之地。
彼時夏允彝亦高聲開口。
“即日起,泰新興建及幼所四所,失親幼乞,全數由官府贍養,年至六歲,可入私塾學習!”
“即日起,泰新興建贍養院兩所,寡居老人,由官府贍養,并安葬!”
“興建所需費用,由官府出資,百姓皆可參與修建,領取工錢!”
是的,縉紳家族查抄錢財中,他將親自調配修建事項。
圍觀百姓,乞兒,老人聞言怔住,旋即麻木眼底終于有了情感。
“日子好過了......”
人群中,有老翁哽咽,泣不成聲。
但夏允彝仍未停止,這一日午時,泰新主簿,典吏,以至文書,衙役紛紛在紅袍軍衛押送下走出。
所有官吏需從上至下全數更換,但在此之前,他會讓百姓公審。
公審時間持續整整四日光景,當百姓發現官府真的會依照律法定下每一個官吏罪狀,無不振奮激動。
以致于聽聞可以自己推選官吏,情緒開始抵達臨界。
直到人群散去,夏允彝依舊能聽到百姓低聲交談,哭泣。
“老天開眼了......”
他看到此地百姓變了,至少眼底不再麻木,開始有了希望。
他見過這種眼神,和蒙陰,莒州的百姓一樣。
清晨,夏允彝開始注視新的隊伍匯聚,這些都是周邊流民,如今正在篩選良家子。
這是魏大人來信通傳,他與吳同塵每人可創一百紅袍衛,拱衛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