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縣。
天色未亮,不少正準備出城侍弄田地的流民便看到知縣大人身影出現。
“徐大人,今日起的這般早?”
“這么多人,這是在修什么?”
徐白海無論是身為官吏,還是讀書人,在這個時代都該讓百姓畏懼。
但沒有百姓害怕,反而笑吟吟的圍著這位曾和他們一同下地培育紅薯苗的書生,格外親切的詢問。
徐白海也溫和笑著,看向百姓眼底帶著溫暖希望,轉向正在修葺的工坊。
“吾前來是為宣布三件事,鄉親們亦可回去傳遞消息。”
“其一,朝廷計劃在來縣建設火器作坊,大量鍛造火器,需要鐵匠,泥瓦匠等相關人手,爾等所見,便是正在修建的火器作坊,沂縣將同時修建八處,另修建匠作住房六區。”
“其二,沂縣將修筑馬匹養殖廠,由這位養殖總長曲肖恩負責一應事務。”
“其三,按照新規矩,縣衙將新開戶帖,所有成為火器匠人者,享子女無償進入私塾讀書,分配住所,每月前往專門礦工診堂診治,月份銀兩八錢,子女可參加科舉等待遇。”
徐白海話音落下,人群中一片嘩然。
“吾等也可以報名參與其中?”
一名中年農戶激動站在最前方開口,其余百姓也興奮看向徐白海。
昔日他們飽受縉紳官吏欺壓,連飽飯都不給他們吃。
如今不僅子孫可以科舉,甚至還有月俸,住所,就醫等諸多便利。
一時間,不少百姓得到消息后,激動的奔向城中,奔走告知親友。
縣衙張榜事宜剛剛開始,消息便已席卷大半個沂縣并各個鄉鎮,村落。
鐵器作坊原本與火器作坊并為一體,設在蒙陰縣南洛鎮。
如今火器總長,昔日老鐵匠劉方也在配合進行相關挪動。
馬車拉著鐵砧等各類物件,沿著官道奔赴來縣。
而火器作坊則在劉方帶領下,抵沂縣。
看著眼前熱火朝天,已經完成初步建設,占地數百畝的火器作坊,仍有數百名百姓在進行建筑修筑。
一座座高爐拔地而起,規模比之南洛鎮大了不止一籌。
劉方興奮指揮各個鐵匠小心安放各類器具,幾乎可以想到未來這里將會產出多少火槍與火炮。
而這里的數百百姓,亦只是沂縣經濟發展的冰山一角。
隨著火器作坊落地,帶動相關產業也步入飛速發展階段。
火器作坊修建讓沂縣多了數千名泥瓦匠,各類建筑修建也帶動越來越多建筑隊伍自發成型。
與此同時,報名學習參與匠作的百姓多達數千人。
大量人口開始匯聚,飲食產業也開始在周邊發展,街邊擺攤賣餐食者不勝枚舉。
彼時,伴隨沂縣火器作坊徹底安家落戶,馬匹養殖場亦開始建設。
養殖總長曲肖恩將玉皇廟豬牛羊養殖交予新任,旋即帶領數十馬倌抵達。
如今沂縣多山地,曲肖恩親自和徐白海確認了馬匹草場圈定。
正午時分,曲肖恩與一眾泥瓦匠正在圈定高柵欄,叮叮當當打下地基。
擦了汗水,這位養殖總長目光熱切激動。
馬匹養殖需要囤積大量草料,豆料,水源亦需要專門修葺,看守。
故而此地除建筑馬棚的泥瓦匠外,尚有人主持修葺水利相關,以及馬倌飼育草料配比研究,訂購運送,以及獸醫招募。
“吾等從未想過,原來一個養殖場,可以讓貧瘠之地迸發出如此多商機。”
生機勃勃的發展場景,不僅震撼了曲肖恩,亦讓徐白海神色激動。
壓下心中思緒,徐白海笑意愈發溫和。
火器和戰馬養殖場,帶動百姓就業信息日前已送到縣衙,新增行業就業百姓多達萬余。
而這一切,還只是剛剛開始。
隨時間發展,一切將會徹底演變完善,繁榮一如蒙陰。</p>